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觀察一個人在不同境遇中的行為,推斷他的內心世界,從而才能看出一個人的本質。
《呂氏春秋》中則說:「凡論人,通則觀其所禮,貴則觀其所進,富則觀其所養,聽則觀其所行,止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
《呂氏春秋》中的「八觀之說」是古人總結的一套識人術,不妨一起來看看。
01通則觀其所禮
「通」指處境順利,也可理解為人生順意。當一個人春風得意的時候,要看他禮遇哪些人,是否和以前一樣謙虛有禮、待人溫和、遵守規則?
若還禮賢下士、尊老愛幼、貧賤同仁、尊重并敬畏規則、不為利益出賣朋友、低調隨和,那麼這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02貴則觀其所進
「貴」指顯貴,地位。「進」是推薦的意思。這一條是說,當一個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薦什麼人——他提拔什麼樣的人,他就是什麼樣的人。
有人舍不得自己手中的權力,也不想肥水流了外人田,會想盡辦法壓制下屬,他所提拔的,都是與自己利益同謀之人。
而另一些人,只要是可造之才,對單位,對事業,對社會有貢獻,都會用心栽培,心寬量大如海,不為一時的利益與人同流合污。
03富則觀其所養
「富」指財富,這里說的是,當一個人有錢了,要看他怎麼花錢,給誰花,都花在了什麼地方。
有的人有錢了,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每天無建樹地活著,人生毫無追求,肩無任何責任,如同一具行尸走肉。
而有人有錢了,選擇捐給養老院、學校、貧困地區、或者窮苦病人,錢在他們手里,總想著能如何花出去——是用來行善和實現社會責任感的工具。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