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最經不起否定。
我想你也有過這樣的沖動:
遇到意見不一致的人,就想去糾正,試圖使其與自己站在同一戰線;
想著自己有些過來人的經驗,就想去指點他人,讓他少走彎路。
但結果往往是你越介入,越想讓其改變,越會惹其反感。
因為人性就這樣,經不起否定,也不一定喜歡聽真話。
你若揪著不放,最終傷人也傷己。
01
認知不同,不必辯論。
美劇《老友記》中,有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
考古學教授羅斯在與朋友菲比的一次聚餐中,發現菲比不相信進化論,他對此感到非常震驚。
為了讓菲比相信進化,他開始講理論、擺事實,甚至提著一整箱科研報告和2億年前的化石來證實。
但他的辯解,并沒有得到菲比的認可,反而讓她很不耐煩。
菲比只是一個按摩師,從來沒有接觸過進化論的知識。
兩人的見識、成長環境都不一樣,又怎麼能相互認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范疇,處于低維認知的人,便很難接觸到高維的認知。
如果你無法幫別人突破認知邊界,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與之爭辯。
作家鐘二毛在《慢崛起》中講過他朋友的一段經歷。
朋友畢業后一直在廣州工作,有了一定積蓄后就回鄉創業。
他回到鄉下開了一個小公司,主要是代理快遞公司業務,做鄉鎮快遞。
但很多親戚朋友不理解,覺得他賺不了錢。
有的甚至嘲諷他腦子有問題,好好的大城市工作不做,跑回家搞這些有的沒的。
但朋友只是笑著點點頭,沒有解釋。
鄉里人不知道什麼是快遞,就算是告訴他們也不會相信,反而會認為他在異想天開。
而朋友見過大城市星羅棋布的快遞點,知道快遞業務遲早會延伸到鄉鎮。
他不去爭,只是為了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事情上。
認知處于同一層次的人,尚且能探討一二。
思維不在一個維度的人,再怎麼爭論,也是無效溝通。
02
三觀不同,不必糾正。
在一季《奇葩說》上,選手陳銘講過這樣一件事。
波斯王子開了一次宴會,宴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使者。
在宴會上,來自非洲的使者和來自東方的使者,因老人去世遺體怎麼處理的問題,產生了巨大爭議。
東方的使者說:老人去世后,他們竟然會吃掉老人的遺骸,實在太殘忍了。
而非洲的使者卻說:他們竟然把去世的老人埋進土里,讓他們在土里腐爛,實在是太殘忍了。
我們把老人的尸體吃進去,讓他跟我們融為一體,他們才能獲得新生。
為此,兩人都想糾正對方,甚至惡語相向。
其實,同樣一件事,1000個人就有1000種看法。
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一方,各執一詞,相互糾正,永遠沒有結果。
能夠尊重別人不同的三觀,不同的活法,才能相互兼容。
莊子和惠子,一個是哲學家,一個是魏國的大官。
在莊子看來,惠子做官就是套上了黃金枷鎖,雖然有權有勢,但是人生不自由靈魂不自在。
在惠子看來,莊子窮得穿不起褲子,腰帶都只能用草繩,鞋子露出五個腳趾,還整天幻想逍遙。
但他們沒有相互為難,反而成了惺惺相惜的至交。
三毛和蔡志忠,一個浪漫隨性,四處漂泊;一個沉穩踏實,閉門創作。
兩人的生活方式迥異,但從未試圖改變對方。
而是彼此理解,成就了一段令人羨慕的友誼。
《奇葩說》里有句話:
「觀念的進步,就是要尊重每個人的價值排序和人生選擇。」
沒有優劣對錯,只是選擇不同,無需糾正,只需尊重。
03
閱歷不同,不必征服。
知乎上有則提問:生活中,你最討厭什麼樣的人?
點贊最多的,只有四個字:好為人師。
人往往有了一定閱歷后,就喜歡去教導別人。
卻忘了,人教人,是教不會的。
經歷才是最好的課堂,教訓才是最好的老師。
只有自己栽過跟頭,踩過坑,才能真正長記性。
俄國小說家克雷洛夫講過一個故事。
有只小狐貍,特別喜歡把自己的尾巴卷起來,走起路來威風凜凜,霸氣十足。
很多老狐貍見了,都勸它放下尾巴,這樣走路時能掃去自己的腳印,避免被獵人發現蹤跡。
但小狐貍不以為然,認為憑借自己的聰明,絕不會被發現。
為此,老狐貍特意請來了族里有威望的長輩,跟它講述這件事的危害。
但一連串的勸告,聽得小狐貍不勝其煩,它嘴上喊著知道了,可私底下仍舊一意孤行。
一天,它像往常一樣大搖大擺地走著,不料被一個獵人悄悄跟蹤。
獵人趁它不備,舉槍朝它撲去。
它嚇得魂飛魄散,拼了命地跑,最終拖著一條傷腿,才逃出生天。
此后,無需人說,它自己就老實把尾巴放下來了。
生活中很多人就像這只小狐貍,即便你說的是真理也無法使之信服。
因為能直擊人心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南墻。
你用自己的痛勸誡別人,別人只當是笑話;
你用自己的教訓,告誡他什麼不可為,他卻認為你是在設法阻礙。
永遠不要試圖用自己的閱歷去征服別人。
人性最討厭的,是好為人師;而人性最愚蠢的,是自以為是。
▽
很認同這句話:真正的高手,都會順人性,不說難聽的話。
人性不喜歡聽實話,更不喜歡被挑戰。
該說的話,點到為止;不該說的話,只字不露。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就是:管好自己,克制說服別人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