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社會生活的過程當中,
我們會通過不同個體的突出社會性格將其進行象征性的比喻,
以此來方便不同群體對于這些性格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尤其是在近期風靡網絡的、基于榮格心理學的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測試當中,不同的人格類型更是被網友起了各種各樣的昵稱:
老頭、小狗、小胡蝶等等......這也使得如今的年輕人有更大的心理性格認同性。
但是其實早在mbti風靡網絡之前,
傳統的現代心理學研究當中就已經有了如此類似的比喻,
比如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布萊恩·利特爾( Brian Little)在他的著作《突破天性》一書中,
就曾經提出過一個「牛油果型」人格,也一度讓許多「牛油果」們有了極度自豪的心理認同。
「牛油果」型人格
牛油果,學名鱷梨(Persea americana Mill.),是原產于南美洲熱帶地區的一種水果,營養豐富,有醫療價值。
其果實呈橢圓形,中心有堅硬的內核。
所以我們也很容易理解,所謂的牛油果型人格,
也如同牛油果本身的形狀一般,當你與擁有這類人格的個體相處時間長久之后,
就會發現,當你不斷往深處挖掘時,等待你的是一顆無比堅硬的內核。
擁有牛油果型人格的個體,也正是由于有這個內核的存在,
才在生活當中表現的十分樂意于思考,并且對于自己認定的事情特別的堅持。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轉載必須獲得許可,未經允許請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