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問題通常來源于兩個方面,第一個是認知,第二個是情緒,當自己的認知產生偏見的時候,用錯誤的方式只會帶來一個錯誤的結果,而當情緒沖動的時候,也通常會做出不理智的行為,這也是招致問題的根本。
只要能調整自己的認知,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的人生都不會有太多問題。
有一句話叫:知足常樂,能忍自安。
意思就是說:知足的人常常能夠快樂,而能忍的人自然能夠平安。
知足指的是對內心欲念的管理,能忍則是對于自我情緒的控制,而這兩者所指的就是「認知」和「情緒」的問題,能夠具備良好的心性,調和兩者存在于生命中的平衡,自然能夠塑造一個好的人生結果。
我們總像是一個行走在世間的傀儡,活在了欲望和情緒的主導之下,但是卻沒有意識到,很多時候,這兩者未必會給我們帶來想要的人生,而只會擾亂我們正確看待問題的理智態度。
當自身情緒一時陷入混亂的時候,怎麼會給人生帶來一個好的結果呢?
所以只有能夠清醒地駕馭兩者存在于生命之中的狀態,才能塑造一個更好的人生。
比如漢初三杰之中的張良,就是因為能夠淡泊欲望,不居功自傲,不爭權奪利,才在最后幫助漢王劉邦成就天下大業之后,選擇功成身退。
最后也因這一明智的選擇,而保全了余生的福分。
比如從拒絕接受三萬戶封地開始,張良就不止一次地在劉邦面前提出: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