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先生說:
「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
莊子最擅長講故事,他讓人們在有趣的故事中得到醍醐灌頂般的頓悟。
《莊子》中有太多的智慧。
有人說,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一個莊子,沒有任何一個問題是莊子不能解決的。只要你明白莊子說什麼,任何人生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人到中年,感覺活得越來越沉重。
當我們被過多的東西捆綁,陷在疲憊的泥淖中難以自拔的時候,不妨讀讀《莊子》。
清理雜念,專注于最重要的事莊子在《達生》篇里講了一個木匠的故事:
這個木匠叫梓慶,他擅長制作一種樂器,在上面雕刻出纖巧的花紋。
每次做好之后,大家都驚嘆不已,以為鬼斧神工。
魯國國君聽說了他的盛名,召他進宮,問他是怎麼制作的。
梓慶說,我沒有什麼技巧,只是在制作樂器的時候,從來不分心。
制作之前,先齋戒靜養心思。
齋戒三天,不再考慮成功后帶給自己的功利;齋戒五日,不再考慮失敗后眾人的非議;齋戒七天,完全忘掉自己。
把外界的干擾全部排除后,再進入山林選擇材料,直到完整的樂器已經胸有成竹了,才動手制作,直至完成。
梓慶談起自己的制作,看似輕描淡寫,卻說出了匠心的奧秘:做一件事從不分心。
故事中的梓慶制作之前,先清理了心中的雜念,既不期待賞賜,也不懼怕懲罰。
他忘掉名利,保持內心清凈,所以做出了這樣鬼斧神工的樂器。
很多人做不成事,阻礙他們的可能不是智力,不是修養學問,而是心態。
雜念太多,讓他們無法全身心投入。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