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人生究竟該怎樣做才能獲得幸福,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人,也成為時下人們熱切關注的話題。
那麼今天,書君就為大家帶來《外婆和她的房子》這本書。在這本書裡,或許我們能夠找到關于幸福的鑰匙。
認清生活的真相,依舊熱愛生活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書中的外婆,見證了一整個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也在這時代的洪流中成為了自己心中的英雄。
她的一生迎來送往,見過了很多人,遇到了很多事,也吃遍了生活的苦,但是外婆自始至終都沒有對生活低過頭。
外婆六歲離家跟著父親去鎮上上學,一直到小學畢業才回到農村。在農村她便跟著母親一起幹農活,掙工分,身上劃傷擦破都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外婆不小心割斷了自己的腳趾頭,卻忍著痛用泥土粘在一起又繼續幹活。那一年外婆才14歲,她沒有喊累,也沒有一句抱怨,從小就學會了堅強。
後來又經歷了母親去世,父親要在鎮上工作,家中便留下她們幾個孩子,外婆依舊是姐妹中的頂樑柱。她們姐妹三人一起度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歲月。
她用自己的樂觀堅強打敗了生活給她的巨大磨難,也撐起了一個家。
在書君看來,樂觀的生活態度會讓我們充滿希望,願意去奮鬥、努力,哪怕很苦很累也毫不在乎。
辛苦是人生本色,再辛苦再累,只要開心就好。
書君覺得,當我們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標並為之努力的時候,生活中的各種磨難就能被忍受。歸根到底,這是一種苦中作樂的心態,因為生活還是會給與真正努力的人希望。
人只能自己成全自己
董卿曾說:靠誰都不如靠自己,靠自己是最安全的方式。
生活的方向盤握在自己手裡,就沒人能左右我們前進的方向;本事長在自己身上,就沒人能改變我們生活的模樣。
外婆23歲和外公結婚,結婚時家裡一貧如洗,公婆也沒有給他們很大支持,當時住的婚房也是租來的。
但是外婆想的很通透,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她開始踏踏實實賺錢,不到一年時間就實現了經濟獨立,和公婆分了家。而外婆更大的目標是擁有真正屬于的房子。
因為在外婆眼裡,人只要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房子,人生就有了歸處。
最終,在婚後的第10年,外婆和外公用他們賺到的錢蓋了一間獨棟的二層樓,這也是外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
在書君看來,自己爭取來的東西都會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生活就永遠不會失控。而日子永遠握在自己手裡,也就一定能過好。
正如《擺渡人》中所說: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答案是:自己。
書君覺得,人的一生充滿變數,什麼時候才能成為自己理想的模樣,那終究得靠自己,因為只有自己才能成全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讓自己幸福。
生活是一個不斷跳出舒適圈的過程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這簡單的道理背後在告訴我們,人生就是一所學校,每個人都是一個從無到有、不斷精進的過程。
我們只有持續保持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讓自己的餘生持續的發光發熱。
所以在書君看來,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不斷接受新的事物,挑戰自己,完善自己,然後腳踏實地地去生活。
書中的主人公——外婆就是一個心態開放,非常熱愛學習的人,遇到自己不懂的東西她也從來不會逃避,而是主動鑽研,直到解決困難。
女兒高三那年的志願填報,曾讓外婆一籌莫展。但是後來外婆意外得到了三本以前的志願填報手冊,然後請了三天假,專門在家裡研究這三本填報手冊。
最終,外婆靠自己的死磕弄清楚了分數和學校之間的關係,幫助女兒填好了大學聯考志願,女兒成功被復旦大學錄取。
外婆就是靠著這種勁頭,跨過了生活中一個又一個坎。後來在女兒買房時,外婆又借著自己的這股韌勁埋頭鑽研各種買房知識,最後幫助女兒和女婿在上海買了房。外婆生命中的每一處房子似乎都成了一個時代的注腳,也成為了外婆追求幸福的密碼。
如今,外婆馬上就要進入古稀之年了,但是她從來沒有被年紀嚇退,面對很多新東西她依舊會樂于嘗試。
在書君看來,人要有一顆勇于接受新事物的心,更要保持年輕的心態,因為唯有心態好了,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精彩,越來越富足。
所以,在書君看來,生活就是一個不斷跳出舒適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總要學著拓寬自己的人生路徑,不斷接受新事物,向陌生的領域發起挑戰。唯有如此,大好人生才不會被辜負。
善良是一種選擇
古話裡講到:大道為善,善就是福。與人為善,才能養好風水、修得福報。
的確,一個人最難得的修養,是與人為善,寬以待人。而真正幸福的人,都懂得友善待人。
書中的外婆心地善良,對生活裡的每個人都很好,待人也很和善寬容,從不計較。
外婆婚後住在大雜院裡,和鄰居們相處的都很和睦。逢年過節,她都會做一些點心送給鄰居們。在租的房子裡住了10年,從未和鄰居們紅過臉。那些鄰居也因為外婆的善良對外婆格外照顧,當外婆工作很忙時也會幫忙照看家裡。
轉眼大半生過去了,外婆靠著自己的善良也熬過了很多苦日子,那些人生的智慧最終讓外婆嘗到了生活的甜。
如今,外婆的晚年生活也充滿了精彩,女兒第一次帶著外婆坐飛機,第一次在家人的陪同下出國旅遊,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用外婆的話來說,如今的這些享受都是她前半輩子修得的福氣,正所謂「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書君覺得,善良不僅是一個人最美的品德,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選擇,是一種自我堅守的底線。
在《韓劇請回答1988》中,德善爸爸這個角色經常讓人啼笑皆非。明明自己家裡的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他卻每次在回家路上遇到賣東西的老婆婆,都會花光身上所有的錢買老婆婆的東西,只為了讓老婆婆早點回家。
而當他為自己的朋友做擔保被騙以後,也會默默承擔起償還債務的責任,依然堅持自己善良的本心,選擇善待他人。他所做的一切都在遵循自己的內心。
羅素曾經說過:一切道德質量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在書君看來,善良是一種柔軟心,它有著包容的見地,能夠超越一切,容納一切。
外婆在書的結尾說到:
人的命運是自己掌握的,一個是靠著自己的為人,還有一個就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才能得到幸福生活。
或許,幸福的秘訣就來自于此吧。生活的真相往往殘酷,平凡的你我唯有腳踏實地,獨立自主,待人謙虛,和生活死磕到底,才能獲得屬于自己的幸福。
而歸根到底,幸福是一種能力,是腳踏實地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是衝破苦難的牢籠跑向更廣闊的天地。
最終,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在時代的浪潮中爭得屬于自己的幸福,成為自己生命的擺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