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寫書,弟子們記下他的言論,就成了《論語》。
蘇格拉底也不寫書,弟子們記下他的言行,就成了哲學史不可或缺的經典。
上個世紀末,楊絳先生在歷經變故,女兒、丈夫相繼去世,一個人打掃人生的戰場,痛苦可想而知。
這個時候,她想翻譯記錄蘇格拉底臨死前言行的《斐多》,以便忘掉自己,大概也想在其中找到某些人生的答案。
那是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因為熱愛智慧,被告上法庭,審判他的人告訴他,我們可以不殺你,但你必須放棄追尋智慧。
為了活著,還有什麼東西不能放棄的?
可蘇格拉底不愿意,他為了自己的信念,寧愿去死。
這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死亡現場之一,而他的死,給人留下的,是無盡的沉思。ADVERTISEMENT
蘇格拉底有句很出名的話說:
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後來發現,這世間很多的人生,都是經不起審視的,人,是一種不堪看得太輕的東西,否則就會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大多數人畢生的追求,毫無意義。
公元前469年,蘇格拉底出生的時候,雅典已經不是過去的雅典,也不是今天的雅典。
那是一個大多數人都不熱愛智慧的雅典,也是很多人都不再關注自己靈魂的雅典,大概比今日的世界好不了多少。
蘇格拉底出身很普通,父親是雕刻師,但頗有地位名望,母親是助產婦。
蘇格拉底所受的教育,足以向希臘最好的教育看齊,因為凡是希臘人看重的教育,父親都讓他學,詩歌,歷史,樂器,悲劇,天文。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