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語錄
情感百態
老年生活
奇聞趣事
動物社
俄羅斯新聞
古裝資訊
熱點新聞
字母圈
國畫
體育競技
創業職場
老照片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科技遊戲
装修
旅行風光
歌曲明星
美妝時尚
星座课堂
軍事
生活常識
奇趣
健身達人
明星
影視新聞
趣味測試
養魚
大马新闻
搞笑故事
美食菜譜
萌寵樂園
历史故事
國際新聞
金庸故事
健康養生
歐洲王室
植物
插畫趣聞
生活小妙招
動漫影音
设计
酷車
歷史趣聞
獅城資訊
育兒分享
娛樂明星
毛孩
日本印象
手工DIY
搞笑貼圖
全部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人生本來就不公平
2023/11/09

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強用炮火打開了中國的門,干起了搶劫的勾當,把圓明園幾乎搬了個干凈。

這些參與搶劫的國家里,法國就是主力之一。

作為法國的作家,雨果卻仗義直言,寫了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

作為一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講的故事,卻一點都不浪漫,他寫《巴黎圣母院》,善良的卡西莫多,因為長相丑陋,愛情也離他而去,但他那熾熱真誠的愛情,卻像巴黎圣母院的鐘聲一樣悠長。

他寫《悲慘世界》,就真的處處悲慘,女人因貧窮而墮落,男人因沒錢而道德敗壞,孩子因饑餓而身體孱弱,有錢人家的公子沒有道德,窮人家的姑娘慘被玩弄,不同的階級之間充滿偏見,貴族瞧不起貧民,貧民看不起奴隸,奴隸看不上苦役。

雨果說:

只要這世界還有無知和貧窮,悲慘世界就一直存在。

時過境遷,今時今日,人間早就換了顏色,可「悲慘」依舊,因為只要有差別,就必然會分出貧窮和富裕,就必然會分出高低,那處于貧窮和低這個位置的人,就很「悲慘」。

只要人們還無知,就會有傷害,就會有偏見,因為無知,掙錢被看成世間第一等的大事,然后為了錢將自己當成牛馬,因為無知,善良的人受到傷害和欺騙。

但雨果告訴我們,無論何時,善良都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人生永不過時的通行證,不善良的人,或許能瀟灑一時,但終究會惡有惡報。

01

有句話說: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是為了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大多煩惱。」

簡單點說,就是人世間大多數煩惱,都是因為沒錢。

從表面看,這話沒有毛病。

冉阿讓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父母雙亡,是姐姐將他養大。

後來,姐姐出嫁了,還生了七個孩子,生活艱難,後來,姐夫也去世了,全部生活都壓在姐姐身上。

此時的冉阿讓,也成了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心地善良的他,為了回報姐姐的養育之恩,勤勤懇懇地幫助姐姐照顧孩子們,將青春耗在這貧苦的家庭里。

為了賺錢,冉阿讓什麼苦力都做,修剪樹枝、割麥子、做粗活、放牛,凡是可以找到的活,他幾乎是來者不拒。

他沒有上過學,有的只是一身蠻力,能找到的活兒,也是苦力活,每天干完活兒回家,總是累得話都不想說。

他的整個青春,就消耗在哪些收入微薄的重活之中,連談情說愛的時間都沒有。

盡管這樣,窮困依舊籠罩在這個家庭上,緊緊地包圍著他們,賺來的錢除了維持基本的溫飽,根本就沒有一個多余的子兒,一旦不出去干活,準得餓死。

有一年冬天,冉阿讓找不到活兒干,家中卻連一塊面包渣子也沒有了,7個孩子卻嗷嗷待哺,等著要吃飯。

為了孩子們,冉阿讓打碎了面包店的玻璃,偷了一塊面包。

只是一塊面包,但畢竟是「夜闖民宅行竊」,冉阿讓被判有罪,法典上有明文規定。

就這樣,冉阿讓被判五年苦役,被帶走的時候,他邊哭邊抬起右手,逐漸往下比劃了七下,仿佛依次摸到七個不同高度的頭,嘴里喃喃自語,我是樹枝修剪工。

可是,根本沒有人在意他是因為什麼而偷盜,他被帶到監獄,他從前的生活,乃至于他的名字,全都被一筆勾銷,他不再是冉阿讓,而是24601號犯人。

那一年,冉阿讓27歲。

但法律就是這樣規定的,法律就是法律,社會就是這樣規定的。

冉阿讓被判苦役后,他姐姐和七個孩子的生活,該怎麼辦呢?

雨果說:

那些活在世上的可憐人,上帝的創造物,從此往后無依無靠,無人指引,也無棲身之所,到處漂泊。

 

02

冉阿讓服刑快滿第四年的時候,他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得知姐姐到了巴黎,身邊只有一個孩子,其他孩子不知死活。

冉阿讓擔心姐姐,越獄了,越獄三十多小時后,他被抓回去了,也被加刑3年。

到了第六年,冉阿讓又越獄了,可是沒能逃脫就被抓回來了,這一次,加判五年,要帶兩年雙腳鐐。

第十個年頭,他再次越獄失敗,但加判三年,第十三個年頭,他最后一次試圖逃跑,依舊沒能跑掉,苦役卻被加到了十九年。

1796年入獄的時候,只為打碎一塊玻璃,拿了一塊面包,等他刑滿釋放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了,除了掙得的109法郎外,什麼也沒有。

做苦役的日子,他穿著囚衣,腳上拖著鐵球,無論酷暑嚴寒都睡在一塊木板上,干重活,做苦役,挨棍子。動不動就加鐐銬,說句話就下地牢,連病倒了都要帶著鎖鏈,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

出獄后,姐姐早已不知死活,冉阿讓拿著一個黃色通行證,只要看到他的通行證,就知道他是苦役犯,旅館不招待他,他有錢,可就算他付錢住馬棚,也沒有人愿意收留他。

那些淘氣的孩子丟石塊打他,他走到看守所,希望看守所能收留他一夜,可是看守告訴他,「監獄不是客店,你得設法讓人抓起來,門才能給你打開。」

他成了喪家之犬,又累又餓,他懇求別人,可是沒有一個人可憐他,都叫他滾,再不滾就打死他,他敲了能敲的每一扇門,卻沒有一扇門愿意為他開著。

他鉆進狗窩,卻被狗趕出來,只能恨恨地說:「我連一條狗都不如。」

他絕望了,自暴自棄,一個老太太問他在干什麼,他粗暴地叫人家老太婆。

剛開始,他也溫柔禮貌地對別人,可是得到的回應都是粗暴和充滿偏見的拒絕,受到的不公正太多了,再善良的人也難免暴躁。

最后,老太太給他說:「去敲敲那扇門吧。」

他懷著最后的希望,敲響了主教的門,門開了,冉阿讓被請了進去,他受到前所未有的禮待。

主教告訴他:

比起一百個善人所穿的白袍來,一個懺悔的罪人流淚的臉,在上天能贏得更多的快樂。

您離開那個痛苦的地方,如果對人懷著仇恨和激憤的念頭,那麼您是值得可憐的,如果懷著慈善、溫良與平和的念頭,那麼您就勝過了我們任何人。

主教平等地對待他,像尊敬一個高貴的人那樣尊敬他,給他熱氣騰騰的飯菜和舒服的床鋪,還不要他的錢。

神父的話,如同一把火,可以點亮人內心善良的燈,可是此時的冉阿讓,心里那盞燈,因為受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罪,蒙了塵。

03

在主教的家里,冉阿讓過了他前半輩子都沒有享受過的美好生活。

主教為冉阿讓準備的床鋪,是溫暖舒服的,但冉阿讓的內心,被仇恨充斥著,他仇恨那個社會,仇恨那個不公平沒有人情味的社會,他覺得社會應該為他的遭遇負責。

看著主教家里閃閃發光的銀質餐具,他略微估算了一下,至少值兩百法郎,多大一筆錢啊,他苦役十九年,才掙得109個法郎。

最終,冉阿讓拿了銀器,趁著黑夜逃之夭夭。

可是沒多久,他就被抓了回來,他這次真的絕望了,曾經拿了一個面包,被關了十九年!現在怎麼辦?

可是主教沒有怪罪他,反而寬容了他,告訴刑警說那些銀器是他送給冉阿讓的,冉阿讓得救了。

得救的,不僅是他的身體,還有他的靈魂。

這世間,錢財可以讓人免受皮肉之苦,而愛,卻能讓人靈魂走進天堂,這世間的法律,可以制裁人的罪行,卻無法制裁心靈的犯罪。

心靈的罪惡,只有通過心靈的覺醒,才能得到拯救。

04

王爾德因為愛人的淺薄無知而鋃鐺入獄,名聲和錢財都毀于一旦,可是在監獄里,他寫了一封長長的告白信,信里有一句話說:

如果我因為身陷困境就拋棄心中的愛,那麼我將如何安放自己的靈魂?

可是這世間的大多數人,身處溫柔富貴鄉,也把心中的愛拋棄了。

冉阿讓是一個飽經磨難的人,他恨這個社會,可以他心中還有善良,頭了主教家的銀器,搶了一個孩子的錢,他深深地痛哭。

主教的愛,就像一把火,這把火重新點亮了冉阿讓心中的愛與善,從此,他的靈魂才得以站立起來,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因為受過苦而想要報復,這是人之常情,可是能夠寬恕苦難寬恕他人,卻是真正的超脫。

史鐵生說:世間大概有三類神,一類是玩弄運氣,一類是許諾好處,還有一個始終沉默,但永遠給你路,讓你走。

這史鐵生看來,玩弄運氣和許諾好處的,都不值得信,唯有給你路讓你行的神,才值得信。

不管何時,上帝都不會斷了人的路,他始終把善良放在路上,然后告訴你,上路吧,向善之路難行,那是「窄門」,通往天堂,讓你的靈魂平靜,讓你的良心干凈。

向善之路,自己付出來使別人受益,注定要承受更多,那條路是寬的,永遠可以走下去。作惡容易,因為是將苦難留給別人,但那路是窄的,走著走著,就走不下去了。

從此,冉阿讓隱姓埋名,開始了新的生活,他成了工廠的老闆,成了人人尊敬的富人,但人們尊敬他,不僅僅是因為他有錢,更是因為他樂善好施。

他的錢財讓他穿著好的衣服,他的善卻讓他靈魂閃耀,那里的人尊敬他,愛戴他,甚至推舉他當市長。

愛拯救了他,他也將愛撒在世間,播種在窮苦人的心中。

05

芳汀是冉阿讓工廠里的員工,她曾被富家公子引誘,欺騙了感情,最終懷了孕。

然而,有錢的公子翻臉不認人,芳汀生了一個女兒,辛辛苦苦打工,一邊養活自己,一邊照顧孩子。

為了打工賺錢,芳汀不能將孩子帶在身邊只得托人照顧,無奈所托非人,那戶人家對孩子不好,還貪得無厭,經常以各種理由要錢,芳汀賣了自己美麗的頭髮,成了一個「癩頭」女人。

為了40法郎,賣了自己的門牙,從一個漂亮女子變成一個丑陋婦人。

可這還不算,為了女兒,芳汀還賣身,成了街頭妓女。

生活使芳汀受盡苦難,別人的惡讓她墮入地獄,冉阿讓得知芳汀的苦難,他竭盡全力幫助芳汀,可是芳汀還是死了。

臨終前,她請求冉阿讓拯救自己的女兒柯塞特。

冉阿讓答應了芳汀,他找到芳汀的女兒珂賽特,把珂賽特帶在身邊,照顧她,將她撫養成一個美麗善良的姑娘。

這世界善惡并行,有人行善,有人作惡,善惡好像是一對孿生兄弟,誰也離不開誰,因為有惡,所以善才變得難能可貴,因為有善,惡才能得到拯救。

冉阿讓拯救了自己,他成了一個真正的「好人」,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主教的愛。

設想一下,假如主教將他送進監獄,自然也沒人能說什麼,但主教沒有那樣做,而是寬恕了冉阿讓。

因為被溫柔地對待過,知道溫柔是什麼滋味,所以才愿意溫柔地對別人。

同樣,也因為遭受過痛苦,遭受過苦難,所以對他人的苦難也更容易感同身受。

不同的是,有人因為自身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于是選擇報復,而有人卻選擇寬恕,選擇愛。

毫無疑問,冉阿讓選擇了愛。

06

找到珂賽特的時候,冉阿讓的身份已經暴露了,警官沙威已經盯上了他。

他曾經是苦役犯,一個苦役犯怎麼能做市長?某些道貌岸然的人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他們覺得,一個犯了錯的人,是不會變好的。

盡管冉阿讓已經變好了,但他曾做了十九年的苦役犯,這是不可更改的事實。

在沙威眼里,犯人就是犯人,不管做了多少好事,幫助了多少人,依然是犯人,依然低人一等。

于是,冉阿讓再一次逃亡,他帶著珂賽特,四處漂泊流亡,躲在教堂里,深居簡出。

時光流逝,珂賽特長成了美麗的大姑娘,愛上了一個年輕的小伙子,當小伙子遇到危險,冉阿讓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小伙子。

當看到沙威遇險,冉阿讓也不計前嫌,冒著生命危險,救了沙威。

珂賽特得知養父冉阿讓的真實身份后,也曾感受到痛苦,那個時候,階級觀念,壓迫著一切。

幸好,珂賽特最終沒有因為冉阿讓曾經是苦役犯而遠離他。

在生命的最后,冉阿讓說:

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好好活。

他把六十萬法郎的財產給了珂賽特,還把發財致富的方法告訴了珂賽特,愿他們幸福。

他告訴珂賽特:

「我不知道把燭台送給我的那位,在天上對我是否滿意,我已經盡力而為了。」

他平靜地走了,在幸福和平靜中,離開了這個世界。

回首他的一生,那是悲慘的一生,他做了十九年苦役,後來被迫逃亡,東躲西藏了半生。

回首他的一生,那是幸福的一生,他把愛撒向人間,他帶著幸福和善良的光活著。

回首他所在的世界,那是真正的悲慘世界,因為那里有貧窮,有愚昧無知,有偏見。

07

史鐵生反思命運,他反思出一個道理,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

命運無所謂公道,他只是給每個人一條路,怎麼走卻從來不管,他可能給善人一條崎嶇的路,可能給惡人一條寬敞的路,他讓善人寸步難行,讓惡人大行其道。

命運也不辨別善惡,善惡同在時,他并沒有偏愛善,也沒有懲戒惡,他冷眼旁觀,讓人自己選擇。

行善未必有善報,正因如此,善才難能可貴,就像天上的太陽,把光灑滿世界,讓萬物生長,卻從不要求回報。

善就是光。

《悲慘世界》被譽為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他寫了無知的悲慘,寫了貧窮的悲慘,寫了缺愛的悲慘,寫了等級之間的悲慘,世界的一切不幸,都被雨果稱為苦難。

雨果同時也在這個悲慘的世界里播撒了愛,他告訴我們,在這個悲慘的世界里,愛是唯一的拯救。

真正的拯救,不僅是將人從物質的極度貧乏里拯救出來,更是將人從靈魂的黑暗里拯救出來。

沒有靈魂的拯救,物質可能只是悲劇,把人的外在裝扮得金光閃閃,卻讓人的內在腐朽破爛。

我們今日的社會,依舊「悲慘」,但最慘的已經不是貧窮了,而是愚昧貪婪,這不是物質能拯救的,唯有精神的自覺,才能讓人渡涉此種苦難,通往更美好的世界。

為什麼領導喜歡下屬之間競爭?下屬主動參與的原因,殘酷且扎心
2023/12/02
若你遇事煩躁,活得不快樂,不是智慧不夠,而是「心力不足」
2023/12/02
孔子四則說話之道,一生所悟,多年感懷,開悟無數人!
2023/12/02
《紅樓夢》:做人做事,務必懂這3個道理
2023/12/02
司馬懿:男人欲成大器,能力次之,悟透這九大厚黑智慧,少走彎路
2023/12/02
司馬懿:人這一生最怕擁有3種能力
2023/12/02
林徽因: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
2023/12/02
張愛玲說過: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我們終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天
2023/12/02
楊絳:苦過才是生活,熬過才是日子
2023/12/02
一代賢后劉娥:女人的格局,決定了她的結局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