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7年,31歲的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完成了她的自傳體小說《簡愛》。
此書一經出版,就在19世紀的歐洲文壇上掀起了一陣颶風。
主人公簡愛,沒有家庭的庇護,沒有漂亮的臉蛋,更不受幸運之神的青睞。
她單槍匹馬地闖入人世間,一腔孤勇地掙扎于社會的最底層。
在充滿不公、迫害與誘惑的處境中,她守衛著自己的心靈,最終打贏了逆天改命的翻身仗。
人生是一條波動的曲線,有時高,有時低。
命運不會偏愛任何人,誰都有像簡愛一樣深陷谷底的絕望時刻。
但只要不自棄,不低頭,總有一天我們都能眺望到黎明的曙光。
守住人生低處的女人,才配擁有高貴的人生。
1 遭遇不公時,守住女孩的骨氣簡愛自幼父母雙亡,寄居在里德舅舅家。
9歲那年,舅舅去世了,她一下子成了舅媽里德太太的眼中釘,開始遭受非人的虐待。
她被關進一間小屋,不許隨便走動,不許和其他人說話。
這天,里德太太宴請賓客,所有人都盛裝出席,除了簡愛。
她似乎被徹底遺忘,直到快餓暈了,她才悄悄爬進廚房找點吃的。
吃完幾片黑面包后,她溜進書房,拿起最愛的一本書,藏到窗簾后面,如饑似渴地讀起來。
午后的陽光傾瀉下來,簡愛在毛茸茸的光暈里,思緒輕飄飄地飛遠。
「她躲到什麼鬼地方了?那個下流的野孩子!」忽然傳來的謾罵聲,把簡愛拉回現實。
她聽見約翰推門進來,又重重地摔門走了。
她剛要慶幸自己躲過一劫,卻忽然被人從窗簾后拖了出去。
表姐伊麗莎一邊拖拽簡愛,一邊像捕獲獵物似的大聲喊:「她在這里,快來看啊!」
只見約翰一個箭步沖上來,一腳踹倒簡愛,扯著她的頭髮開始打。
還一邊罵著:「你沒有權利拿我們的書。媽媽說你是個靠別人養活的人,你沒有錢,你該去要飯,憑什麼在我們家?」
瘦弱的簡愛毫無招架之力,她被約翰往門上撞,直到頭破血流,才被仆人救下。
受盡委屈的簡愛放聲痛哭,她發了瘋一樣反抗,抱著約翰扭打在一起。
而這一幕,恰恰被聞聲趕來的里德太太看見。
簡愛的慘狀,非但沒有引起這位太太的同情,反而又讓她遭受了幾個耳光。
「把她關起來!」里德太太惡狠狠地說。
大家本以為簡愛會求饒,可這個十歲女孩眼里沒有絲毫懼怕與妥協,反而折射出一股伶俐的目光。
她下狠心對自己說:「我要像任何一個反抗的奴隸一樣,反抗到底。」
她痛斥了欺辱她的人,并對里德太太說:「你對我殘酷到了可恥的地步,你不再是我舅媽,我要離開這里!」
簡愛明白,這句話會立刻把自己送去孤兒學校。
但她不后悔,與其沒有尊嚴地活著,倒不如靠自己爭一口氣。
軟弱、好欺負、依賴性強,似乎是不少人對女孩們的刻板印象。
在他們看來,女孩一旦失去倚靠,必將像無根的野草,隨風飄搖。
然而,總有一些女孩,即使被厄運的鞭子狠狠抽打,仍能挺胸抬頭地站起來。
她們寧愿靠自己去吃更多的苦,也不愿活得窩窩囊囊,任人擺布。
2 生活落魄時,守住自己的心智不久后的一個清晨,天還不亮,簡愛就一個人拖著破舊的皮箱,登上了遠去洛伍德學校的馬車。
到學校后,她幾乎被眼前的一幕嚇傻了。
她看見八十個姑娘端坐在凳子上,每個人像喝了迷藥一樣,捧著一本圣經似笑不笑,眼神迷離。
要不是下課后女孩們排隊去吃飯,簡愛一度認為那是一堆假人。
洛伍德學校,是一家由社會資助的義塾,且不說捐款少之又少,僅有的一點資助也被管理者布羅克先生管得死死的。
于是,姑娘們冬天還只穿著單衣,一日三餐只有令人作嘔的稀飯。
學習之外,她們還被要求做手工,或者去林子里撿木柴。
如果誰稍有懈怠,立馬就有五六個粗壯的婦人圍上來,大聲斥責或是拿柳條鞭打。
這還不算是最壞的情況,最可怕的是學校對女孩們的精神奴役。
管理者布羅克先生,要求女孩們每天唱誦《圣經》,對女孩們進行可恥至極的「道德綁架」。
在這里,女孩們一旦說笑,就被視為輕浮。稍加反抗,就被罵作忘恩負義。
如果怕冷怕餓不干活,更會被扣上貪圖享樂的帽子。
這一切,都讓簡愛感到厭惡,她不想活成沒有知覺沒有感情的木頭人。
于是,她主動和別人說話,喜歡和老師探討知識,也敢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
這天,布羅克先生例行檢查,全校師生嚴陣以待。
忽然地,布羅克先生走到簡愛面前,命人搬來一個高高的板凳,將簡愛放上去站著。
他轉身對所有人說:「大家看看這個女孩,就是她背叛了養育她的舅媽,她從小偷盜成性,壞事干盡,可以說,她的心已被魔鬼占領。」
簡愛被當眾羞辱后,一下子崩潰了,她嚎啕大哭:「我一直是個好孩子,想博得愛與尊重,為什麼就這麼難?」
晚上回宿舍后,她的內心無比壓抑,甚至想到了死。
就在這時,善良的老師坦普爾小姐湊到簡愛耳邊說:
「你是什麼樣的人,得靠自己證明,繼續做個好姑娘吧。」
這句話,一下子點透了簡愛的心智。
從此以后,她平穩心緒,專注于對自己的培養。
她刻苦讀書,勤學技藝,八年后,她憑借著出色的成績成為了洛伍德學校的留校老師。
與簡愛比起來,其他姑娘們就沒這麼好運了,她們要麼在郁郁寡歡中死于疾病,要麼學期結束后被送出去嫁人。
面對生活的落魄,簡愛沒有在壓抑中自暴自棄,隨波逐流,而是默默用力,咬緊牙關挺過去。
很多時候,擊垮我們的并非坎坷本身,而是完全喪失希望的心境。
尤其對敏感多思的女孩而言,面對不如意的生活,更容易受心情擺布,被情緒折磨,更容易變得脆弱和迷茫。
因此,作為女性,越是無助時越要保持獨立,越要守住自己的心智。
無人可扶,就靠自己站穩;
沒有靠山,就把自己活成一座山。
3 面對誘惑時,守住女人的底線電影《肖申克救贖》里有這樣一句經典台詞:
「有些鳥兒是注定不會被關在牢籠里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用這句話形容簡愛,再恰當不過。
在洛伍德當了幾年老師后,簡愛覺得自己的人生,應該有更廣闊的天地。
在那個女性求職普遍不被看好的時代,她通過報社,順利謀到了一份家庭教師的職務。
離開洛伍德的那天,她似乎擺脫了命運的緊箍咒,像一只鳥飛向了更自由的天地。
在桑費爾德的雇主家里,她不僅把女學生瓦倫小姐教得很出色,還意外收獲了一份甜美的愛情。
與她相愛的,正是這家的男主人羅切斯特先生,一位富有且風趣的紳士。
簡愛欣然接受了他的求婚,可就在婚禮當天,上天又和簡愛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有人揭發羅切斯特是有婦之夫,還狠心將原配妻子鎖在了閣樓上。
羅切斯特慌忙解釋說,當年父親因貪圖錢財,騙他與一個有家族遺傳病的女人結婚,後來女人瘋了,自己才將她鎖進閣樓。
盡管這個解釋近乎完美,但這件事仍像晴天霹靂一般,將簡愛的幸福攔腰斬斷。
因為在簡愛的價值觀里,她絕不允許自己充當任何男人的情婦,哪怕這個男人可以給她最想要的生活。
就這樣,簡愛再次背起行囊,孤身遠行,她用倔強的背影告訴全世界: 人活著,得有底線。
之后的幾年,她在鄉村學校繼續當老師,直到羅切斯特喪偶后,簡愛才又回到他身邊。
這次,她在所有人的尊重和祝福中,走進婚姻殿堂,贏得了屬于她的幸福。
英國作家斯邁爾斯曾說:
「一個沒有原則和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沒有舵和羅盤的船,他會被風吹得隨時改變自己的方向。」
甜蜜的愛情與美滿的婚姻,對女性而言,從來不缺誘惑力。
但事情往往是,內心越渴望,越容易跪倒在誘惑前,進而不顧原則,釀成大錯。
而真正高貴的人,是無論何種境遇,都能恪守底線,守住尊嚴。
4小說《簡愛》,有著西方文學的經典結構:地獄、煉獄、天堂。
簡愛一出生,委身低處受盡摧殘;繼而外出求學,慘遭打壓墜入深淵。
但她最終通過了命運的考驗,完成了人生逆襲。
在一次次奮起又被打回原形的過程中,簡愛始終不求饒、不服輸、不妥協。
這份骨子里的堅韌,是上天賜給她的保護殼,護著她走出險境,走過迷茫,走向幸福。
「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生活中,無論誰想一飛沖天,都離不開低谷時的堅守,低飛時的蓄力。
不向命運低頭,才有機會抬頭;不向苦難屈服,才有可能反敗為勝。
人生起落是常態,愿我們都能高處賞景,低處守心,不懼磨礪,不失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