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十二曲——飛鳥各投林》中寫道: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里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
這首曲子不僅悲嘆世事無常,更蘊含著因果邏輯:為人不善者,遭厄運;為人善良者,保全性命。
一提到因果,很多人會認為是事后歸因,其實它是事先就存在的規律,是人生的真理,是行事的準則。
人這一輩子,都有因果。
世人如果能把因果二字反復思考,擇善而從,自然就會避免結局悲涼。
《紅樓夢》中,就把人世的因果體現得淋漓盡致。
貪婪,一無所有人生短短幾十年,有些人一味地索取,他們擁有了陽光,還想把星光歸為己有,越想占有,失去的就越多。
《紅樓夢》中有個貪婪得讓人反感的人,連自己的母親都不待見他,他就是賈赦。
他的好色里透著永不滿足的感覺,妻妾成群,還把手伸向賈母寵愛的丫鬟。
鴛鴦被逼急了,把這事捅給了賈母,賈母大怒,把賈赦和說媒的招了過去,狠狠地辱罵了一頓,因此,賈母更看不上這個兒子。
賈赦還為搶奪幾把古扇,唆使京兆尹賈雨村,誣陷窮書生石呆子拖欠官銀并加以逮捕;變賣了他的家產,抄了他的古扇,逼得他家破人亡。
「酒色財氣四堵墻,人人都往墻里藏,若能跳出墻跺外,不活百歲壽也長。「
世上的人,明白此意的又有幾個?
《紅樓夢》第四回,「葫蘆僧錯判葫蘆案」中,賈雨村上演了一出恩將仇報、落井下石的戲碼。
賈雨村原為姑蘇縣令,因貪酷免職,后復起委任為應天知府。
剛上任便遇到薛蟠和人爭搶香菱,倚財仗勢打死馮公子的命案。
賈雨村初聽,大怒道:「那有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的走了拿不來的。」便立即發簽差人去拘拿兇犯。
此時,門子使眼色給賈雨村,并遞來「護官符」,賈雨村聽從門子的「忠告」,充當幫兇,致使胡亂斷了此案。
他早已把甄士隱當年的知遇之恩拋諸腦后,親手將恩人的女兒推入火坑。
并修書賈政與王子騰,謂「令甥之事已完,不必過慮」,結交二公,自此,他官運亨通,飛黃騰達。
而在賈府敗落時,他又故伎重施。
賈赦、賈雨村等人因貪婪無度,最終弄得丟掉烏紗帽,或被問斬,或被流放,一無所有。
當欲望無限放大,人就會丟掉底線,逐漸墜入深淵。
有這樣一個故事:
國王為了感謝多年來忠心服侍他的仆人,說:「你盡管向前跑,只要在日落之前繞一圈回來,圍到的土地全部送給你。」
仆人欣喜萬分,不停地往前跑,簡直像頭髮了瘋的野獸。
就在太陽往西沉的一剎那,他終于繞完一大圈返回原地,不過,他也因此而累死了。
國王悲傷地將他埋了,其實他真正所獲得的土地,也只有埋在那里的七尺大小罷了。
人們總想多得一些,結果最后連自己也丟了。
要想真正幸福,就必須懂得享用所擁有的,舍棄不切實際的欲念。
吃最簡單的飯,做最簡單的事,過最簡單的生活。
狂妄,招來災禍有句古語,大意是:
天道減損狂妄者,增益謙卑者;鬼神加害狂妄者,福佑謙卑者;人心厭惡狂妄者,喜愛謙卑者。
正所謂天狂必有雨 ,人狂必有禍。
《紅樓夢》中的賈珍、薛蟠等人皆因太狂妄,斷送了性命。
而賈府的一些下人,也學會了狐假虎威。
《紅樓夢》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上躥下跳,出盡風頭,跟大觀園里的姑娘丫頭們,大戰幾個回合,最后老臉丟盡。
小人得志,往往狂妄,挖了坑自己跳,「說嘴打嘴,現世現報」。
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心腹管事婆,因邢夫人討人嫌,無人緣,王善保家的也始終不得志,失落和怨恨與日俱增。
當王夫人把抄檢大觀園的重任委托給鳳姐和王善保家的,她自以為從此得了勢,有了出頭之日。
終于可以整治那些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丫鬟,出一出長期郁結的這口惡氣。
當天夜里她就裹挾著鳳姐殺進園里。
最初,她連鳳姐也不看在眼里,吆五喝六,一個人發號施令。
她抄檢這個抄檢那個,沒承想在晴雯那里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釘子,接著在探春那里挨了一巴掌。
她連討兩個沒趣,依然還要逞能耍威,權力果真能使人忘記羞恥,陷入癲狂。
結果抄檢出她的親外甥女司棋有私情,使得司棋被私會男人拋下丟了性命。
王善保家的本想害人,沒想到卻害了自己。
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人,他們借勢作威作福,頤指氣使,誰敢不高看他一眼,就可能被「穿小鞋」。
這些人若在一個閑職上,掀不起大風浪,若掌握了生死命脈,那真真是要命的。
正應了那得罪人的一個原則:寧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
再看年少任性的晴雯,依仗女紅做得好賈母喜歡,寶玉又寵愛著,說話做事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平日里,隨性打罵小丫頭,用針扎,言語兇狠,一點小事就暴跳如雷。
隨意頂撞老婆子們,連對主子寶玉和黛玉說話也隨自己高興,愛理不理,心里也沒有把大丫頭襲人放在眼里。
有人說她是性情中人,什麼人都敢得罪,實質上是自高自大,無腦行為。
抄檢大觀園原本就是因她為寶玉說謊而起,結果她成了無辜受害者,被攆出了大觀園,死在了貧病之中。
賈府是個小型的社會,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她平日言行不慎,無形中得罪了很多人,暗流涌動下,王夫人一推,就轟然倒塌了。
做人與做事 ,千萬不要太過。
飽谷總彎腰,智者常溫和。行走人世間 ,低調總是沒錯的。
存善念,福報自來古人云: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王熙鳳一生爭強好勝,辦過狠毒的事兒,也發過善心,種了善果。
劉姥姥是賈府八竿子打不著的窮親戚,莊戶人生活總是艱難,為了生計,劉姥姥豁出老臉,去城里找賈府幫忙。
王熙鳳見了劉姥姥,雖然高高在上,也給了劉姥姥二十兩銀子。劉姥姥靠著這二十兩解了「冬事未辦」的燃眉之急,女兒女婿家的光景也逐漸好了起來。
後來,劉姥姥為了報恩,二進榮國府。
臨走時,王熙鳳又另給了劉姥姥一吊錢,讓姥姥帶板兒坐車出城回鄉下。
正是這「暖心」之舉,在賈府敗落后,劉姥姥去監獄看王熙鳳,還把當年賈府給她的舊衣服,當寶貝一樣保存著,拿去監獄里給王熙鳳、平兒換洗用。
正是這「暖心」之舉,在得知王熙鳳的女兒巧姐被賣之后,劉姥姥跋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賣房賣地救出了巧姐,讓她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王熙鳳永遠也想不到,自己無意中的善念,與這位農村老太太結了緣,最終在危難之際幫了自己,改變了巧姐的一生。
人生無常,誰都難以料知生命中會遭遇怎樣的變故和不測,心存善念自會給自己修來福報。
王熙鳳潦草落幕時,唯有小紅陪在她身邊,她用自己的行動報答王熙鳳的知遇之恩。
小紅是榮國府管家林之孝的女兒,16歲在怡紅院做了三等粗使丫環,也就是做燒茶爐子、喂鳥雀等瑣碎事務。
在怡紅院她受一等丫鬟晴雯、秋紋等人明里暗里的擠對,但她不畏羞辱,認清自己,尋找新的機會。
當王熙鳳走到離滴翠亭不遠的山坡上,招手叫人的時候,園子里有好幾個丫頭,只有小紅棄了眾人跑到王熙鳳面前。
正是這次機會,讓王熙鳳看到了小紅的口才和膽識,小紅成功「跳槽」到了王熙鳳那里,并深得領導的信任,職業發展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除此之外,小紅在王熙鳳那里還收獲了自己的愛情,與賈蕓秘密談戀愛,最終喜結連理。
而家世單薄、掙扎在溫飽線上的賈蕓,憑借自己的聰明心機,討得王熙鳳歡心,承接了大觀園的綠化項目,過上了小康生活,還收獲了愛情。
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在賈寶玉、王熙鳳落難,被關在獄神廟時,賈蕓去探望營救,小紅拒絕離開,陪王熙鳳走完最后一程。
世間總有那麼一些人,超越了俗世的功利,不計榮辱,不計后果,只因為曾經的相助,只因為心里的情義。
如重情重義的賈蕓,知恩圖報的劉姥姥,甘愿守護鳳姐的小紅,他們的存在,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光輝與溫情。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善惡到頭終有報,常做善事才牢靠。
種善因,得善果。
人活一生,世上的所有關系,皆有因果,若要生活得幸福,就要多做善事,常種善因。
馬克·吐溫說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聾子「聽到」。
心底善良是做人的根本,你積累的善良,不經意間會給你帶來好運。
生活中,我們要不因欲望而喪失良心,也不因一時得勢而忘乎所以,傷害別人;心懷感恩,善待對我們好的人。
希望你我但行好事,莫問結局;用心待人,用心處事;只管善良,福報自在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