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有這樣一本書,一經面世,就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此后三年,更是連續164周均位列暢銷書榜單。
根據它改編的同名電影,更是讓無數癡男怨女沉迷其中,一度刮起了美國的「失婚」熱潮。
它,正是美國作家沃勒的成名作《廊橋遺夢》。
小說以婚外戀為主題,能在全世界引起強烈反響,只因它擊中了大部分已婚群體的痛點。
書中講述了農夫之妻弗朗西斯卡和攝影師羅伯特從相遇、相知到相戀的過程。
初讀這本書時,只以為是一場愛而不得的感情悲劇。
如今看來,才發現其深層的現實意義:
「不是所有的愛都能走進婚姻,也不是所有的愛都能在婚姻中歷久彌新。」
讀懂《廊橋遺夢》,或許,你就能領悟到愛情與婚姻的真諦。
愛情是理想:容易錯過,也很難得到
《牡丹亭》中寫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弗朗西斯卡的愛情,來得便是這般猝不及防。
時間回到1965年,丈夫理查德和兩個孩子帶著獲獎的小牛,去參加為期四天的伊利諾伊州博覽會。
這讓弗朗西斯卡難得有機會享受愜意的獨處時光。
此刻的她,正坐在前廊的秋千上,喝著冰茶,漫不經心地望著遠處發呆。
這時,一輛破舊的卡車駛進場院,有個男人把車停在門口,她本能地起身探看。
原來,男人因為遍尋不到羅曼斯橋,所以來問路。
初相見,兩人便覺有股電流席卷全身。
一向含蓄的弗朗西斯卡竟鬼使神差地提出要給他帶路,已戒煙的她還熟稔地接過他遞來的「駱駝牌」香煙。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