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6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一個鄉村牧師家庭,是家里的第三個孩子。
母親去世后,夏洛蒂·勃朗特姐妹都被送進寄宿學校,她們在學校吃不飽,穿不暖,不僅要做沉重乏味的宗教祈禱,還要接受粗暴冷酷的教育,使得一個個孩子都病懨懨的。
1825年,一場傷寒使全校85個學生病倒了45個,還讓大部分人都患上了肺病,勃朗特姐妹也因為肺病被送回家,過上了與荒原、沼地、山丘、田野為伴的日子。
姐妹幾個都愛好文學,以文字為戲,自寫自畫,自編自讀手抄刊物,在心里埋下了當作家的種子。
那時候,女人的歸宿就是找一個好的丈夫,妻憑夫貴,大多數女人,都以嫁一個好丈夫為榮,用丈夫的錢裝扮自己。
然而,勃朗特卻不愿意這樣度過一生,她不斷尋求獨立謀生的道路,為的就是保證靈魂是站著的。
最后,她打算當一個前途未卜的作家,二十歲時,她將自己的作品寄給一個有名詩人,希望能得到指點和提攜,但得到的卻是羞辱,因為所有人都覺得,文學不是女人的事業。
但勃朗特并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1847年,小說《簡愛》出版,吸引了無數人。
這本小說講了一個獨立的女性簡愛,她用自己的生活告訴我們:
一個人活得硬氣與否,真的和物質沒有多大關系。
時至今日,有些人物質很豐富,可是卻活得很憋屈,甚至有些人為了物質,摧眉折腰。
漂亮的衣物,可以讓人看起來是美好的。
然而,若沒有豐滿的內心,一旦走進低谷,他們的齷齪和卑微也就沒法掩飾了。
梭羅說,呆頭鵝再怎麼打扮,也還是呆頭鵝。
所以,一個人身上最迷人的地方,無疑是他努力活成自己,而不是努力壓抑自己,活成外界喜歡的樣子。
簡愛命途坎坷,從小父母雙亡,被里德舅舅收養,里德舅舅去世后,簡愛跟舅媽和表兄妹們生活在一起。
雖然說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但舅媽一家,都不喜歡簡愛,她告訴簡愛,除非簡愛變成她希望看到的樣子,脾氣隨和、活潑可愛,因為舅媽不喜歡尋根究底的人,她喜歡聽話的孩子,更喜歡會討好的孩子。
所以她粗魯地說:
除非會說中聽的話,否則就閉嘴吧。
在家里,簡愛被孤立起來,讓她干活,又不給她買玩具,但簡愛也有自己的愛好,她爬到窗上躲著讀書,她覺得這樣也很好。
然而,即便是這樣簡單的美好,也容易被表兄妹打破了,他們不準她看書,還欺負她,但舅媽對此,完全裝聾作啞。
「你沒資格拿我們家的書,你是個靠人養活的。」
許多時候,因為簡愛跟舅媽頂嘴,就要遭到表哥的毒打,總之,在這個家里,被欺負成了常態,年僅十歲的簡愛,打不過表兄,便只能忍著。
有一天,簡愛忍無可忍,她被打得頭破血流,終于還手了,卻也因此遭到更可怕的懲罰。
她被關進「紅房子」,那是一個可怕的地方,簡愛哭著、求著,但舅媽無動于衷,簡愛直接被嚇暈過去。
總之,她寄人籬下,又因為年幼體弱,干不了重活而被瞧不起。
有時候,人的底氣確實是物質給的,但我們若因此覺得,沒有物質,就沒法活得硬氣,那就錯得很離譜。
要有物質沒錯,但若為了物質,讓自己低聲下氣,摧眉折腰,那或許才是真正的本末倒置。
簡愛沒有物質,她寄人籬下,但她小小年紀,就知道反抗,她知道不能任人欺負,不能把被欺負當成習慣。
更重要的是,她沒有因此而討好別人,寧愿身體受苦,也要讓靈魂站著。
做孩子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有勇氣。
魯迅筆下的少年閏土,他不知道自己和少爺有什麼不同,他跟魯迅一起玩,兩人開開心心,小時候的閏土,不理解父親的卑躬屈膝,他甚至有些看不起父親。
然而,很多年后,閏土長大了,成了幾個孩子的父親,他自己也彎腰叫魯迅老爺,有生活所迫,有物質的原因,但也有奴性的成分,在長時間的生活里,他已經習慣了作為「奴才」而存在。
曾經,他的靈魂還是站著的,後來,他的靈魂卻因為物質跪下了。
在舅媽家,簡愛被孤立后,她沒有討好他人。別人不和她玩,她就自己玩,自己看書,人家欺負她,她就反抗。
在簡愛被關進紅房子的時候,家里的傭人還警告她:
你要盡量學得能干和討人喜歡,那樣說不定還能在這兒待下去。
可是簡愛覺得,她跟舅媽家的一切,完全不協調,待在這里,對大家都是折磨,她想要離開。
後來,有機會離開舅媽家,前往孤兒院,簡愛毫不猶豫地選擇離開,但舅媽在老師面前說了簡愛很多壞話,說她是個壞孩子,說謊成性,這讓簡愛在學校里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因為老師覺得,簡愛有一顆不純潔的心,應該祈求上天換一顆。
學校的生活很苦,很枯燥,就是一種粗暴僵硬的教育,簡愛在這里吃不好睡不好,但她在這里認識了朋友海倫,她們相談甚歡,海倫告訴她:
生命太短促了,不值得將它花費在懷恨和記仇上,我們在世上,人人都有一身罪過。
在這世上,我們是誰,只有我們自己說了才算,外在的物質也好,他人的眼光也罷,都不是真實的我們。
簡愛被罰,海倫也沒有拋棄她,她問海倫:
你干嘛還要跟一個人人都相信是撒謊者的姑娘待在一起?
海倫告訴簡愛:
即使世上的人都恨你,相信你壞,只要你自己問心無愧,知道自己是無辜的,你就不會沒有朋友。
海倫說得沒錯,只要自己問心無愧,事情總會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在一個好心老師的幫助下,簡愛洗刷了自己的冤屈。
老師告訴她:
我們會照你自己證明的來看你。
確實,人是什麼樣,永遠不是別人說的,而是自己做出來的。
後來,一場疾病,奪走了海倫的生命。
而簡愛努力學習,成了一個才藝雙全的女子,六年的努力學習,使她成了學校的教師,但她決定,要出去看看,因為真正的世界很廣闊,兩年后,她找到一份家庭教師的工作,她決定走出去,不讓工作成為束縛自己自由的東西。
盡管那時候,家庭教師是一份讓人瞧不起的工作,吃力不討好,夏洛蒂·勃朗特做過家庭教師,她深有感觸地說:
「私人教師……是沒有存在意義的,根本不被當作活的、有理性的人看待」。
簡愛也很忐忑,她不知道自己會遇見一個什麼樣的雇主,但她決定,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若是受到不公平待遇,絕不忍著,如果雇主不好相處,那就不相處。
就這樣,十八歲的簡愛,成了桑菲爾德莊園的家庭教師。
很多人因為擔心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所以連離開的勇氣都沒有,他們的工作雖然給他們提供了一定的物質,但同時也將他們束縛住,使他們成了工作崗位上的一顆螺絲釘。
盧梭在《社會契約論》里說:
「是強力創造了最初的奴隸,又是奴隸的怯懦使他們永世為奴。」
使奴隸永遠是奴隸的,就是他們的不反抗,就是他們的忍受,就是他們在心里把自己當成了奴隸。
就像清朝滅亡之初,處于統治地位的封建統治者沒了,但人們還是「自覺為奴」,見到達官貴人還是忍不住膝蓋發軟。
恰如今天,很多人見到有權有勢的人,還是會彎了腰,低了眉。
但你如果要想別人把你當人看,你首先就要自己把自己當人。
雇主羅切斯特,確實「不好相處」,但簡愛不卑不亢,她做自己該做的事,對于羅切斯特的無禮,也針鋒相對。
她不討好羅切斯特,也不討好任何人。
在她的教導下,學生有了進步,她覺得這才是對她最好的贊美。
然而,羅切斯特見慣了阿諛奉承的人,對這個不卑不亢做自己的姑娘,反而另眼相待。
而簡愛也對這位雇主產生了感情,但她也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將自己最寶貴的感情,浪費在不需要的人和瞧不起這份感情的人身上。
人生來這個世界,大家都是一個鼻子兩個眼睛,沒有誰比誰高貴,就像有句話說的,除了上帝,沒有任何人能讓你感到自卑。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只有站著的靈魂,才能好好和另一個站著的靈魂對話,只有抬起來的腦袋,才能看見天空,你要是低頭,看見的都是生命的陰影。
簡愛對自己的尊重,也讓她贏得了別人的尊重。
一個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人,就算他有了很多東西,他的靈魂也比別人更低,一個人是否能活得硬氣,根源就在他自己,而不是任何外在的東西。
每個人都渴望找到靈魂的另一半,可是在渴望的時候,我們最應該想一想,自己到底有沒有靈魂,若是自己都沒有靈魂,又怎麼能夠找到靈魂伴侶呢?
而簡愛,恰恰就是一個有靈魂的人。
羅切斯特有錢、有地位,想嫁給他的人當然也很多,但很多人不是嫁給愛情,而是嫁給物質。
簡愛貧窮,弱小,相貌平庸,而且皮膚也不好。但羅切斯特喜歡她,因為她有一個站著的靈魂。
當然,簡愛也愛上了羅切斯特,當羅切斯特向她表白的時候,她幸福得像做夢一樣。
羅切斯特打算給她珠寶,給她華貴的衣物,他說:
「我一定要親手給你戴上,我要讓所有人都承認,你是個美人,我要讓你穿上緞子和花邊衣服,戴上無價的面紗。」
可簡愛全都拒絕了,她說:那我就不是簡愛了。
她不是物質可以打發的女子,物質收買不了她的靈魂,貴重的珠寶和漂亮衣服征服不了她的心,盡管現在她穿的樸素,但她的心,華麗又豐富。
她要保證靈魂的獨立,想要自力更生,而不是成為別人的花瓶和附庸。
所以那些貴重的禮物和漂亮的衣服,她不會接受,除非在確信自己有理由接受的時候。
她活得很硬氣,哪怕她什麼都沒有。
梭羅說:
靈魂需要的東西,都不是用錢買來的。
物質只能裝扮人的外表,但裝扮不了人的內心,金錢只能買來外在的東西,卻買不來內在的力量。
簡愛和羅切斯特相愛,兩人也順利走到了談婚論嫁的一步。
可惜,結婚前夕,簡愛卻得知,羅切斯特已經結過婚,并且妻子尚在人世,簡愛決定離開,盡管她愛羅切斯特,盡管離開讓她痛苦不堪。
面對羅切斯特的挽留,她說:
我勸你活著不犯罪,希望你死時心安理得。
她還說:
我自己在乎我自己,越孤單,越無親無故,越無人依靠,我越是要尊重自己。
就像曾經有一次,羅切斯特耍她,開她的玩笑,她生氣地說:
「你以為我貧窮、低微、不美、緲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和你有一樣多的靈魂,一樣充實的心。如果上帝賜予我一點美,許多錢,我就要你難以離開我,就象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一樣。我現在不是以社會生活和習俗的準則和你說話,而是我的心靈同你的心靈講話。」
然而,離開就是受苦,她要承受心靈的折磨,離開后,簡愛找不到工作,沒有錢,差點餓死,最后要不是一個好心的神甫救了她,她估計就病死街頭。
一個人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有時候是很苦的,簡愛也覺得,她堅持自己的原則,活在自尊自重之中,可是她得到的不是安慰,而是痛苦,她要是能隨波逐流,那她就能和羅切斯特結婚,就不必如此辛苦。
然而,真正能讓一個人靈魂站著的,恰恰就是這些。
每個活著的人,都要努力工作,才能好好活著,在這個層面上,能隨波逐流的人,真的會比較舒服,他們更容易獲得物質的成功。
簡愛決定讓自己的靈魂站著,為此,她寧愿受苦。
所以,一個人站著活的底氣,從來不是物質,不是美貌,也不是身份地位,而是一個人的靈魂,是一顆有力量的心靈。
契訶夫年輕的時候,弟弟給他寫信,信里有一句‘你的微不足道的弟弟’,者本來只是一句謙虛的話,可是契訶夫卻告訴弟弟說:
又不是面對上帝,你無需承認自己的微不足道。
人,都是上天的造物,沒有誰比誰高貴,有些人或許比較幸運,生來就有錢,有些人努力一輩子,除了生活,也沒有剩下什麼。
然而,太陽照著富人,也照著窮人。
物質給不了人站著的靈魂,可是上帝在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就已經設定了的靈魂的平等和自由。
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活著,并且讓自己活好,這就是很棒的事情,就是自己為自己負責。
作家老舍小時候,家里很窮,過年也吃不上肉,看到鄰居殺豬過年,吃鮮肉餃子,他便問母親:
「媽,是一個肉丸的餃子好吃,還是咱家的菜餃子好吃?」
母親告訴他:
「用自己掙來的錢買面、割肉,餃子是自己捏的,就好吃,就吃得香,吃得硬氣。」
簡愛流落街頭,淪為乞丐,但這就是她的選擇,她必須為此負責。
薩特有一種觀點,每個人都能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我覺得,當一個人完全為自己的生活和靈魂負責的時候,這就是我們能活得硬氣的前提。
就像音樂巨人貝多芬說的:
人啊,你當自助。
而《簡愛》卻告訴我們:
內心的自由和平等,才是人真正的深入骨髓的財富,更是一個人活得硬氣的最大的底氣。
什麼是活得硬氣?
是我們保有獨立的人格,保有自由的精神,有隨時離開的勇氣,有隨時開始的能力,能保持做人的尊嚴,不必阿諛奉承,不必對誰曲意逢迎。
那是靈魂在要求自己,要永遠站著。
靈魂一旦倒下了,人就真的倒下了。
因為沒有一個站著的靈魂,一個人不管擁有什麼,他都跪著了。
木心有一段人生至暗的時刻,他被批斗,工作就是掏糞、收垃圾,他干著最臟最累的活,靈魂和肉體都受盡折磨,但回到家里,他就換上干干凈凈的衣服。
我覺得,這就是因為他的靈魂,始終不曾屈服。
木心說過一句話:
「 我要在我的身上克服整個時代,我不可把人生荒廢在俗套的生活里。」
夏洛蒂·勃朗特克服了她的時代,簡愛克服了她的時代。
我們,或許也需要克服我們的時代,從時代的主流價值觀的要求里,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