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150定律」,它告訴我們:
「你的人際圈子是有限的,社交人數上限為150人,而最終進入核心交往層的,卻只有20個。」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并不是失去了一些朋友,而是懂得了誰才是真正的朋友。
曾經有網友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高中時期,她有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兩人關系好到日記都寫在同一個本子上。
高中畢業后,她們分別考上不同大學,一個在南一個在北。
上了大學,兩人都分別交了新朋友。
漸漸地,彼此的朋友圈里分享的都是和新朋友的合照。
由于生活軌道不一樣了,兩人逐漸遠離。
有時,點開對方熟悉的頭像,卻不知道如何開口。
年少時以為朋友就該陪你走到人生盡頭,但走著走著,才發現曾經的莫逆之交早已經漸行漸遠了。
際遇不同,終漸行漸遠
主持人何炅說過這樣一段話:「無論你愿不愿意承認,朋友是階段性的,就算是不想承認,也必須接受,就是大家不一樣了。」
「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 這是《少年閏土》里魯迅筆下對于閏土形象的生動描寫,閏土曾是魯迅童年最好的玩伴。
雖然兩人來自兩個完全不同的階層,魯迅是富家子弟,而閏土是農村勞動者的兒子,但這并不妨礙兩人成為好朋友。
閏土向魯迅講述農村的生活、捕鳥、海邊的奇珍異獸,讓魯迅驚嘆不已。兩個孩子在彼此陪伴下,度過了難忘的孩童時光。
後來,兩人逐漸長大,魯迅成為一代文豪。而閏土卻因家庭原因,不得不辛苦勞作來養家糊口。
多年后,兩人再次相遇,各自的命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見面的局促取代了小時候的親昵,他們再也回不去童年那放肆的、笑著奔跑的時光。
有人說:「童年的朋友,如同童年的衣裳,長大后,不是不愿意穿,是無可奈何了。」
現實如此,總是讓人有點感傷,有點凄涼。
不知道多少人有過這樣的經歷:
曾經最好的閨蜜,都是從別人口中聽見她的消息;曾經最好的哥們,只能在同學會上匆匆見上一面。
人生就像趕路,山一程,水一程,每一段路都有特定的風景,每一個階段都會遇見不同的人。
當你們步調不一致時,即使再不舍,也只能揮手送別。
人生幾十年,迎來送往是常態。
所以,每一次陪伴,更顯珍貴。
感謝自己人生中遇到的每位相互支撐、陪伴、鼓勵的伙伴。
離開時,彼此會心一笑,互道珍重,繼續向前,不留遺憾,就已經是相遇的意義了。
三觀不同,終將分道揚鑣
《瑯琊榜》中有句台詞:
「世間有多少朋友,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輩子莫逆相交。可誰會料到旦夕驚變,從此以后,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天涯路遠。」
我們希望彼此是一輩子的好朋友,但有些人注定會走散。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當兩個人說不到一塊的時候,兩人的關系就將走進終點。
東漢的朱穆,處處照顧舊友劉伯宗。
後來,劉伯宗為了權位,趨炎附勢,不擇手段,劉伯宗官越做越大,位列朱穆之上了,其所作所為,讓正直的朱穆非常痛心,朱穆多次上門勸說,卻勞而無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