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樣的認知,就有什麼樣的生活。
確實如此。無論如何,他也不可能說他不知道的話,不能做他不知道的事,他只能按照自己知道的規矩去做人,按照自己知道的方式去生活。這就是認知所決定的。
莊子在《秋水》這篇文章里,也講了一個人的認知范圍,就決定了他怎麼生活,決定了他能看到什麼樣的風景,決定了他看到的天地會有多大。
《秋水》的第一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人突破自己認知局限的震撼,他看到了一個更浩瀚的世界,才知道自己原來引以為傲的東西,竟那麼可笑。
秋水時至,很多很多河流的水都匯聚到黃河里,黃河水位暴漲,聲勢浩大,連河對岸是牛馬都分辨不出。
見此雄壯景色,河神高興壞了,感覺天下最美好的東西自己都有了。
河神載歌載舞順流東下,到了北海邊,只見北海一望無際,河神這才發現,原來跟北海相比,黃河之浩瀚竟如此微不足道。
河神自嘲說,才見了上百種道理,就覺得沒有能超過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啊。
這不怪河神,這實在是認知度局限啊。
認知限制了他,他只能相信自己認知里的東西,超出他的認知的存在,他沒法想象,因為他想破腦袋,也無法從認知里找到那樣的東西。
千百年前,要是你告訴人家,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只是一顆繞著太陽轉的小行星,那保準會被放在火上烤了。
他們的認知只能讓他們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你要是告訴千百年前的古人,地球就像一個放大了無數倍的橙子,那他估計會笑一笑,然后向世紀宣布你瘋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