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語錄
情感百態
創業職場
老年生活
奇聞趣事
動物社
俄羅斯新聞
古裝資訊
熱點新聞
老照片
字母圈
國畫
體育競技
科技遊戲
旅行風光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生活常識
装修
歌曲明星
美妝時尚
星座课堂
軍事
奇趣
趣味測試
健康養生
育兒分享
養魚
大马新闻
健身達人
明星
影視新聞
金庸故事
歷史趣聞
歐洲王室
娛樂明星
植物
搞笑故事
美食菜譜
萌寵樂園
历史故事
國際新聞
獅城資訊
毛孩
插畫趣聞
生活小妙招
動漫影音
设计
酷車
搞笑貼圖
日本印象
手工DIY
全部
    
林語堂:讀書和不讀書,連顏值都差很遠
2023/11/17

Aug.

19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當我們把一個不讀書者和一個讀書者的生活上的差異比較一下,這一點便很容易明白。

那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

他的生活是機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幾個朋友和相識者接觸談話,他只看見他周遭所發生的事情。他在這個監獄里是逃不出去的。

可是當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書,他便立刻接觸到世界上一個最健談的人。

這個談話者引導他前進,帶他到一個不同的國度或不同的時代,或者對他發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討論一些他從來不知道的學問或生活問題。

一個古代的作家使讀者隨一個久遠的死者交通;當他讀下去的時候,他開始想象那個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類的人。

孟子和中國最偉大的歷史家司馬遷都表現過同樣的觀念。一個人在十二小時之中,能夠在一個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二小時,完全忘懷眼前的現實環境。

不但如此。讀者往往被書籍帶進一個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

縱使那是一本關于現實事情的書,親眼看見那些事情或親歷其境,和在書中讀到那些事情,其間也有不同的地方,因為在書本里所敘述的事情往往變成一片景象,而讀者也變成一個冷眼旁觀的人。

所以,最好的讀物是那種能夠帶我們到這種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讀物,而不是那種僅在報告事情的始末的讀物。

我認為人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報紙,并不是讀書,因為一般閱報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發生或經過的情形的報告,完全沒有沉思默想的價值。

據我看來,關于讀書的目的,宋代的詩人和蘇東坡的朋友黃山谷所說的話最妙。

他說:「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他的意思當然是說,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

一人讀書的目的并不是要「改進心智」,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凈盡了。

他有一天晚上強迫自己去讀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讀畢好象由一個噩夢中醒轉來,除了可以說他已經「讀」過《哈姆雷特》之外,并沒有得到什麼益處。

一個人如果抱著義務的意識去讀書,便不了解讀書的藝術。

這種具有義務目的的讀書法,和一個參議員在演講之前閱讀文件和報告是相同的。這不是讀書,而是尋求業務上的報告和消息。

所以,依黃山谷氏的說話,那種以修養個人外表的優雅和談吐的風味為目的的讀書,才是唯一值得嘉許的讀書法。

這種外表的優雅顯然不是指身體上之美。黃氏所說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體上的丑陋。丑陋的臉孔有時也會有動人之美,而美麗的臉孔有時也會令人看來討厭。

我有一個中國朋友,頭顱的形狀像一顆炸彈,可是看到他卻使人歡喜。據我在圖畫上所看見的西洋作家,臉孔最漂亮的當推吉斯透頓。他的髭須,眼鏡,又粗又厚的眉毛,和兩眉間的皺紋,合組而成一個惡魔似的容貌。

我們只覺得那個頭額中有許許多多的思念在轉動著,隨時會由那對古怪而銳利的眼睛里迸發出來。那就是黃氏所謂美麗的臉孔,一個不是脂粉裝扮起來的臉孔,而是純然由思想的力量創造起來的臉孔。

一個人的談吐有沒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讀書方法

如果讀者獲得書中的「味」,他便會在談吐中把這種風味表現出來;如果他的談吐中有風味,他在寫作中也免不了會表現出風味來。所以,我認為風味或嗜好是閱讀一切書籍的關鍵。

這種嗜好跟對食物的嗜好一樣,必然是有選擇性的,屬于個人的。吃一個人所喜歡吃的東西終究是最合衛生的吃法,因為他知道吃這些東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順利。

讀書跟吃東西一樣,「在一人吃來是補品,在他人吃來是毒質。」教師不能以其所好強迫學生去讀,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們一樣。

如果讀者對他所讀的東西感不到趣味,那麼所有的時間全都浪費了。

世上無人人必讀的書,只有在某時某地,某種環境,和生命中的某個時期必讀的書。

我認為讀書和婚姻一樣,是命運注定的或陰陽注定的。

縱使某一本書,如《圣經》之類,是人人必讀的,讀這種書也有一定的時候。

當一個人的思想和經驗還沒有達到閱讀一本杰作的程度時,那本杰作只會留下不好的滋味。

孔子曰:「五十以學《易》。」便是說,四十五歲時候尚不可讀《易經》。孔子在《論語》中的訓言的沖淡溫和的味道,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非到讀者自己成熟的時候是不能欣賞的。

四十學《易》是一種味道,到五十歲看過更多的人世變故的時候再去學《易》,又是一種味道。所以,一切好書重讀起來都可以獲得益處和新樂趣。

我認為一個人發現他最愛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識發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間確有一些人的心靈是類似的,一個人必須在古今的作家中,尋找一個心靈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讀書的真益處。

一個人必須獨立自主去尋出他的老師來,沒有人知道誰是你最愛好的作家,也許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這跟一見傾心一樣。

人家不能叫讀者去愛這個作家或那個作家,可是當讀者找到了他所愛好的作家時,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

關于這種發現作家的事情,我們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證。

有許多學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時代里,相距多年,然而他們思想的方法和他們的情感卻那麼相似,使人在一本書里讀到他們的文字時,好象看見自己的肖像一樣。

以中國人的語法說來,我們說這些相似的心靈是同一條靈魂的化身,例如有人說蘇東坡是莊子或陶淵明轉世的,袁中郎是蘇東坡轉世的。

蘇東坡說,當他第一次讀莊子的文章時,他覺得他自從幼年時代起似乎就一直在想著同樣的事情,抱著同樣的觀念。

當袁中郎有一晚在一本小詩集里,發見一個名叫徐文長的同代無名作家時,他由床上跳起,向他的朋友呼叫起來,他的朋友開始拿那本詩集來讀,也叫起來,于是兩人叫復讀,讀復叫,弄得他們的仆人疑惑不解。

伊里奧特( GeorgeEliot )說她第一次讀到盧騷的作品時,好象受了電流的震擊一樣。

尼采對于叔本華也有同樣的感覺,可是叔本華是一個乖張易怒的老師,而尼采是一個脾氣暴躁的弟子,所以這個弟子後來反叛老師,是很自然的事情。

只有這種讀書方法,只有這種發見自己所愛好的作家的讀書方法,才有益處可言。象一個男子和他的情人一見傾心一樣,什麼都沒有問題了。她的高度,她的臉孔,她的頭髮的顏色,她的聲調,和她的言笑,都是恰到好處的。

一個青年認識這個作家,是不必經他的教師的指導的。這個作家是恰合他的心意的;他的風格,他的趣味,他的觀念,他的思想方法,都是恰到好處的。

于是讀者開始把這個作家所寫的東西全都拿來讀了,因為他們之間有一種心靈上的聯系,所以他把什麼東西都吸收進去,毫不費力地消化了。

這個作家自會有魔力吸引他,而他也樂自為所吸;過了相當的時候,他自己的聲音相貌,一顰一笑,便漸與那個作家相似。

這麼一來,他真的浸潤在他的文學情人的懷抱中,而由這些書籍中獲得他的靈魂的食糧。

過了幾年之后,這種魔力消失了,他對這個情人有點感到厭倦,開始尋找一些新的文學情人;到他已經有過三四個情人,而把他們吃掉之后,他自己也成為一個作家了。

有許多讀者永不曾墮入情網,正如許多青年男女只會賣弄風情,而不能鐘情于一個人。

隨便那個作家的作品,他們都可以讀,一切作家的作品,他們都可以讀,他們是不會有甚麼成就的。

這麼一種讀書藝術的觀念,把那種視讀書為責任或義務的見解完全打破了。在中國,常常有人鼓勵學生「苦學」。

有一個實行苦學的著名學者,有一次在夜間讀書的時候打盹,便拿錐子在股上一刺。又有一個學者在夜間讀書的時候,叫一個丫頭站在他的旁邊,看見他打盹便喚醒他。

這真是荒謬的事情。

如果一個人把書本排在面前,而在古代智慧的作家向他說話的時候打盹,那麼,他應該干脆地上床去睡覺。

把大針刺進小腿或叫丫頭推醒他,對他都沒有一點好處。這麼一種人已經失掉一切讀書的趣味了。有價值的學者不知道什麼叫做「磨練」,也不知道什麼叫做「苦學」。他們只是愛好書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讀下去。

這個問題解決之后,讀書的時間和地點的問題也可以找到答案。讀書沒有合宜的時間和地點。

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時,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讀書。如果他知道讀書的樂趣,他無論在學校內或學校外,都會讀書,無論世界有沒有學校,也都會讀書。他甚至在最優良的學校里也可以讀書。

有些人在要讀書的時候,在書台前裝腔作勢,埋怨說他們讀不下去,因為房間太冷,板凳太硬,或光線太強。也有些作家埋怨說他們寫不出東西來,因為蚊子太多,稿紙發光,或馬路上的聲響太嘈雜。

宋代大學者歐陽修說他的好文章都在「三上」得之,即枕上,馬上,和廁上。有一個清代的著名學者顧千里據說在夏天有「裸體讀經」的習慣。在另一方面,一個人不好讀書,那麼,一年四季都有不讀書的正當理由: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來冬又至,不如等待到來年。

那麼,什麼是讀書的真藝術呢?簡單的答案就是有那種心情的時候便拿起書來讀。

一個人讀書必須出其自然,才能夠徹底享受讀書的樂趣。

他可以拿一本《離騷》,或奧瑪開儼( OmarKhayyam,波斯詩人)的作品,牽著他的愛人的手到河邊去讀。

如果天上有可愛的白云,那麼,讓他們讀白云而忘掉書本吧,或同時讀書本和白云吧。

— THE END —

10件有損「陰德」的事,盡量不要去做!
2023/12/06
有些人和事,你越是接納不了,就越能升華你的生命!
2023/12/05
剛進入職場大家都差不多,為什麼差距越來越大?
2023/12/05
遇到人生低谷時,讀讀蘇軾這6句話,激勵了無數人
2023/12/05
太上老君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看懂這句話的人有福了!
2023/12/05
稻盛和夫:這個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不斷地跟別人講道理
2023/12/04
「天命之人,貴人相助」:福緣深厚之人,都有這樣的特征
2023/12/04
「積善之家,必有大福」: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種善因得善果
2023/12/04
「人有惡相,不可相交」:遇到這三類人,不要妄想感化他們
2023/12/04
「天命之人,大福之相」:真正被老天眷顧的人,都有這四個特征
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