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善之人必有后福。
不管當下的日子好不好,都要考慮明天怎麼過,若是得過且過,那麼明天大機率會過不好。
人老了,也許余下的日子不多,但仍舊要未雨綢繆,要有善始善終的格局。
當老人走不動的時候,不要覺得生活沒有了希望,就什麼都放棄了。
處理好以下幾件事,守住余生的福氣,這一生才不會太潦草。
01
傳承家業,促和諧。
有的家庭,家大業大,很容易引起兄弟姐妹的爭奪。
有的家庭,只有破屋幾間,但也是兄弟姐妹的棲身之處,誰都有獨自占有的想法。
真正能夠互相禮讓,不對大家庭的財產起貪念的人,不多。
尤其是父母很偏心的家庭,兒女都認為自己吃虧了,都不服氣,因而在父母過世之后,矛盾集中爆發出來。
如何規避家庭矛盾,父母起主導作用。
家財的分配,早早就安排了,各種大物件,有了主人,爭執自然就沒有了。
唐朝時,武則天想盡辦法做了皇帝,但是她很長時間沒有立太子。
讓李家人做太子,武家人會虎視眈眈,不服氣;讓武家人做太子,怎麼說,都是侄子,不是親生骨肉,心有不甘。
因為武則天的猶豫不決,導致李家和武家爭斗不休。
侄子武承嗣、武三思多次建言:「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
大臣狄仁杰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后,祭祖于太廟。」
最后,武則天決定把皇位還給李家,因此紛爭就停頓了。
705年,武則天臥病在床,宮廷發生了「神龍革命」,太子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
作為普通人,沒有武則天那麼多錢財,也沒有高高在上的位置,但是有房子和存款、退休金,還有幾畝薄田。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