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暢銷書作家周嶺在網上開通問答專欄。
在收到的上萬份咨詢中,被問最多的一個問題是:
「我為什麼很努力了,卻看不到半點希望?」
有人堅持讀書學習,可技能沒學到幾招,智慧也毫無長進。
有人任勞任怨地干活,可最終要麼走了彎路,要麼依舊原地打轉。
還有人每年立flag,細致到幾點睡覺,幾點跑步,幾點看書……
但往往遇到困難就放棄,堅持不了幾個月又被打回原形。
周嶺說:我們看似很努力,也懂不少道理,卻都活成了「積極的廢人」。
究其根本,他在新書《認知驅動》中提到:
人很容易陷入一種成長陷阱,被鎖死在了低認知的牢籠里。
套著思維的枷鎖,束縛著手腳做事,一輩子也很難成為厲害的人。
人生是一場闖關游戲。
只有在底層認知的驅動下,我們才能撞破壁壘,突出重圍。
1
太多人道理懂不少
卻活成了行動上的矮子
書里有個很有意思的科學實驗。
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卡爾·韋克,把蜜蜂和蒼蠅同時裝進一個玻璃瓶里。
他把瓶子橫放,瓶底朝著窗戶,觀察蜜蜂和蒼蠅誰先飛出去。
聰明的小蜜蜂,試了幾次后,就不再動彈了,伏在瓶底觀察。
而蒼蠅們,卻傻乎乎地亂飛亂撞,才不管什麼瓶口瓶底。
誰曾想,僅僅兩分鐘后,看似蠢笨的蒼蠅,率先從瓶口逃了出去。
作者說,很多時候,我們像蜜蜂一樣,只停留在思考層面。
但能迅速抓住機會,找到出口的,往往是那些麻利的行動派。
社會學上,有個概念叫「高認知窮人」。
形容的,就是那些滿腦子都是知識,卻拖延做事的人。
他們分析起來頭頭是道,觀察問題也頗有見地,可一旦要做點什麼,往往瞻前顧后,推三阻四。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