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一部史書《春秋》,一段風華「春秋時代」
2023/11/01

ADVERTISEMENT

中國歷史上,有一本書叫《春秋》,有一個歷史時期被稱作「春秋時代」。

著名作家張宏杰在他的《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中曾提出一個詞「源頭的中國人」。如果理一條中國歷史發展主線的話,春秋時代的國人可謂就是「源頭的中國人」。《春秋》這本書,也奠定了這一源頭與時代。

《春秋》的源流與梗概提起《春秋》,絕大多數人都不陌生,人們都知道這是一本編年體史書,或許有人還說得出它是孔子的「著作」。

其實,《春秋》的誕生遠比它的成書要早。

周室定鼎天下,分封諸侯于中原各地。周人十分重視掌管文書、記錄時事,出土金文記錄有 「作冊、「內史」、「作冊尹」等職名,《周禮》記載有 「大史、小史、內史、外史、柱下史」等官職,后世統稱其為史官。我們熟知的「司馬氏」,這個姓氏最初就是世襲太史令。

史官不但記君主之言,還記國家大事,順帶著還記周邊國家里發生的大事小情。比如,某個諸侯「薨」了,某個國家「聘」了,某個卿大夫「弒」了等等。

《國語·楚語》載:「教之春秋」

ADVERTISEMENT

。《國語·晉語》載:「羊舌肸習于春秋」。可見,當時各國均以「春秋」為名作史。

但也有特例,比如晉國史書叫《乘》,楚國史書叫《梼杌》,但絕大多數諸侯國,還是把本國史稱之為《春秋》。

為什麼是《春秋》而不是《夏冬》?

以「春秋」指代歷史,是先秦時期中國的一種特殊文化現象,既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又符合周禮制度。

周代生產力還較為低下,需要一年的辛苦耕耘,因此便額外重視一播一收。春季代表著一年之始,多稱為 「王正月」,而 「秋,禾谷熟也」,乃是收獲季。春、秋二字連用,以代表時令,表示對國家和民人生活之重要。

那時的人們遵守周禮,恪守禮制,《禮記·王制》有云: 「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冬天和夏天,人們都在家里背詩念書,只有春秋兩季,氣候涼爽,才出來演習禮樂。

因此,這一春一秋,既是喜悅季和豐收季,也是國事繁忙季。各國史官就以「春秋」作為國史的代稱,在重要時節里,記重要的事兒。

ADVERTISEMENT

《春秋》如何從史書通稱變成特指「魯國史書」

因為其他國家的《春秋》都已失傳,我們現在講的《春秋》,實際上就是魯國的國史《春秋》。

西周和東周早期,社會上只有貴族階層有機會受教育,這些貴族習「六藝」,才可以閱讀刻在笨重竹簡的「書」。這些「書」保存在王室、諸侯、大夫家中,很少流向民間。

魯國是周公的后裔,整個國家十分重視周禮制度,官方檔案資料保存完整。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貴族壟斷的文化學術逐漸開始向社會下層擴散。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DVERTISEMENT

找工作時,這5種公司最好不要去,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21
跟同事關系再好,也不要談這5個話題,否則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17
人這一生,一切自有天意!(看完頓悟)
2024/01/16

ADVERTISEMENT

人這一生,學會放過自己,心就不累了!
2024/01/15
一段關系是否能長久,關鍵在于「價值閉環」
2024/01/15
當你能量越來越高的時候,你開始真正理解每一個人
2024/01/15
與人相處,反著人性來,你就贏了
2024/01/15
受用一生的三大「強者人格」,有一個就了不起
2024/01/15
台南偽出國景點,坐在草皮上野餐看夕陽超級chill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