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一本書叫《春秋》,有一個歷史時期被稱作「春秋時代」。
著名作家張宏杰在他的《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中曾提出一個詞「源頭的中國人」。如果理一條中國歷史發展主線的話,春秋時代的國人可謂就是「源頭的中國人」。《春秋》這本書,也奠定了這一源頭與時代。
《春秋》的源流與梗概提起《春秋》,絕大多數人都不陌生,人們都知道這是一本編年體史書,或許有人還說得出它是孔子的「著作」。
其實,《春秋》的誕生遠比它的成書要早。
周室定鼎天下,分封諸侯于中原各地。周人十分重視掌管文書、記錄時事,出土金文記錄有「作冊、「內史」、「作冊尹」ADVERTISEMENT
史官不但記君主之言,還記國家大事,順帶著還記周邊國家里發生的大事小情。比如,某個諸侯「薨」了,某個國家「聘」了,某個卿大夫「弒」了等等。
《國語·楚語》載:「教之春秋」。《國語·晉語》載:「羊舌肸習于春秋」。可見,當時各國均以「春秋」為名作史。
但也有特例,比如晉國史書叫《乘》,楚國史書叫《梼杌》,但絕大多數諸侯國,還是把本國史稱之為《春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