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一位文壇新人,立誓要寫一部驚世駭俗的作品。
沒想到的是,小說居然異常難寫,讓他不得不每天花費12個小時精雕細琢,還時不時想大哭一場。
幸好他咬牙硬撐,終于在4年零6個月后,將心血之作發表在知名期刊《巴黎雜志》上。
哪知,作品一經問世,褒貶不一。
司法當局認為這是一本不道德的書,將他告上法庭,法國正統文學也對這本書展現出強烈排斥。
但讀者們對這本書格外擁戴,不少閨閣女性忍著羞澀寫信說:「我認得她(書中女主人公),我愛她,她像是我的親密朋友。」
就連作者,也因此躋身法國文學先驅之列,一舉成名天下知。
這本書就是《包法利夫人》,那個飽受非議的作者就是福樓拜。
為何一個農家女沉溺愛欲走向幻滅的桃色故事,能成為世界十佳小說之一,至今被津津樂道?
也許,作家蘇童的一句話能解釋:「雖然它是一部寫女人的小說,但它把‘人’所包含的各種問題都寫透了、寫薄了。」
在這部包含人性弱點的百科全書里,包法利夫人一面在現實泥潭搖搖欲墜,一面在追夢路上無法自拔,其中心酸和不甘,道盡多少成年人的矛盾與崩潰。
百年之前,福樓拜感同身受:「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其實,百年之后的你我,也何嘗不是包法利夫人!
1
誰的人生,甘愿平凡如塵?
小說主人公艾瑪,原本是一個農民的女兒。
13歲那年,在土里刨食的父親賺了幾個錢,便把她送進修道院接受貴族教育。
艾瑪天資聰穎,一點也不遜于豪門貴女,很快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轉載必須獲得許可,未經允許請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