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爾曾說過:「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覺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維而來。」
人生像是一座座小山,有坎有坡有平地。
有人畏首畏尾,怕走錯一步就萬劫不復;有人健步如飛,內心篤定往前沖。
終其一生,每個人都在為改變思維所奮斗。
想要成功離不開「知行合一」,先懂得理論,事半功倍,再刻意練習,便可水到渠成。
分享三個心理學效應,警惕隨處可見的思維陷阱,成就開掛人生。
歸因效應:警惕自我感覺良好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人:
有些人碌碌無為卻怪父母沒給他好的出身,有所作為則是自己天賦異稟;
有些人項目失誤時怪同事領導沒溝通清楚,項目成功時則全是自己的付出;
孩子成績一般怪老師不會教書育人,孩子稍有進步則是自己監管得當的功勞。
這就是典型的「歸因效應」:將成功歸于自己,將失敗歸于除了自己以外的因素。
電視劇《知否》中,墨蘭常常讓人恨得牙癢癢:其他姐妹有什麼,她也一定要有,爭不過就使心機得到。
遇到稍有不如心意的事情,就哭訴自己是個庶女身份,得意時卻覺得是自己天資聰慧,是自己應得的。
但她聰明反被聰明誤,因為太計較眼前的得失,不受人待見;太張揚,常把過錯推給他人,給自己樹敵無數。
最終她被丈夫嫌棄,丫鬟出賣,連娘家人都對她視而不見,猶如空氣。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轉載必須獲得許可,未經允許請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