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生下半場,別掉進這3種思維陷阱
2024/01/10

ADVERTISEMENT



笛卡爾曾說過:「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覺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維而來。」

人生像是一座座小山,有坎有坡有平地。

有人畏首畏尾,怕走錯一步就萬劫不復;有人健步如飛,內心篤定往前沖。

終其一生,每個人都在為改變思維所奮斗。

想要成功離不開「知行合一」,先懂得理論,事半功倍,再刻意練習,便可水到渠成。

分享三個心理學效應,警惕隨處可見的思維陷阱,成就開掛人生。

歸因效應:警惕自我感覺良好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人:

有些人碌碌無為卻怪父母沒給他好的出身,有所作為則是自己天賦異稟;

有些人項目失誤時怪同事領導沒溝通清楚,項目成功時則全是自己的付出;

孩子成績一般怪老師不會教書育人,孩子稍有進步則是自己監管得當的功勞。

這就是典型的「 歸因效應」:將成功歸于自己,將失敗歸于除了自己以外的因素。

電視劇《知否》中,墨蘭常常讓人恨得牙癢癢:其他姐妹有什麼,她也一定要有,爭不過就使心機得到。

遇到稍有不如心意的事情,就哭訴自己是個庶女身份,得意時卻覺得是自己天資聰慧,是自己應得的。

ADVERTISEMENT

但她聰明反被聰明誤,因為太計較眼前的得失,不受人待見;太張揚,常把過錯推給他人,給自己樹敵無數。

最終她被丈夫嫌棄,丫鬟出賣,連娘家人都對她視而不見,猶如空氣。

墨蘭聰明、漂亮,不會的事物很快能學會,又深得父母寵愛,卻因為自傲把自己送入深淵,這樣的結局讓人唏噓不已。

居功自傲的最后無疑是在畫地為牢,困在自我感覺良好的圈子里:別人進不去,自己出不來。

德國詩人海涅曾說過:「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究其原因,是因為失敗能暴露我們存在的問題,讓我們有機會反思自己的不足,認識到自己的局限,然后加以改進。

如果一個人一味地指責別人,不反思自己,就會一直原地踏步;如果一個人能反思自己,尋求問題的本質,就會不斷超越過去的自己。

經常聽到一句話:「 讀的書多了,可以讓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因為我們學到的知識越多,就越覺得知識無邊界。

同理,自省也可以讓人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不斷反思,不斷找到問題所在,才發現學無止境,才能更好地汲取新的知識。

瓦倫達效應:警惕本末倒置

瓦倫達是美國著名的鋼索表演者,在他過往幾十年的表演生涯中,從未出現過事故。

在他73歲那年,打算完成最后一場表演后便退休,又得知一些重要的客人會到場觀看,他一心想呈現最好的表演。

ADVERTISEMENT

他從表演前一天就把每個細節都琢磨清楚,也決定表演時不用保險繩,全力以赴這場表演。

但正式表演開始時,他做了兩個難度不大的動作卻一不小心摔下10米高台,一命嗚呼。

事后,他的妻子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

以前他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走鋼絲的過程,所以每次的表演都很成功。

但這次因為太在意表演的結果,過于分心導致的失敗,讓人唏噓不已。

這就是「 瓦倫達效應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ADVERTISEMENT

找工作時,這5種公司最好不要去,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21
跟同事關系再好,也不要談這5個話題,否則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17
人這一生,一切自有天意!(看完頓悟)
2024/01/16

ADVERTISEMENT

人這一生,學會放過自己,心就不累了!
2024/01/15
一段關系是否能長久,關鍵在于「價值閉環」
2024/01/15
當你能量越來越高的時候,你開始真正理解每一個人
2024/01/15
與人相處,反著人性來,你就贏了
2024/01/15
受用一生的三大「強者人格」,有一個就了不起
2024/01/15
台南偽出國景點,坐在草皮上野餐看夕陽超級chill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