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極致化的諸葛亮和司馬懿
無論《三國演義》還是三國正史,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碰撞,都堪稱是最激動人心的一刻。因為諸葛亮和司馬懿,同屬于極致化人物。概括說來就是存在著兩同和兩不同。
所謂兩同:同為三國乃至歷史上的頂級牛人。同為托孤重臣,身系一國安危。
所謂兩不同: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個篡權亂政,奪人江山,這叫結局不同。一個正氣凜然,一個深藏不露,這叫形象不同。
因同為頂級牛人,故而出現了極致化結局。因同為托孤重臣,故而留下了極致化形象。
倘若說歷史是一面硬幣的話,那諸葛亮和司馬懿,顯然就是這枚硬幣的兩面,既對立又互存,既共生又不容。
諸葛亮顯然是正面人物,司馬懿則是反面人物。人們都說,歷來邪不壓正。那麼司馬懿這位反面人物,怕不怕諸葛亮,自然也就成為了一個不可繞過的問題。
筆者認為,想要徹底搞明白此問題,就必須要參看諸葛亮和司馬懿,是如何評價對方的。因為對手的評價歷來最犀利,也最能反映出自己的真實態度。
二、司馬懿四次評價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在一出祁山時,便開始跟司馬懿進行較量了。馬謖就是被司馬懿破于街亭,因此導致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并隨后上演了一幕空城計。
但實則在正史中,司馬懿卻是在公元231年,也就是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時,他才出任了曹魏主帥,真正開始跟諸葛亮掰手腕。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