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中記載,蘇軾和大師曾有這樣一段經典對話。
蘇軾問大師:在這惡濁的世道,如何才能超脫?
大師只答了八個字:順受其果,不種其因。
意思就是,把突然而至的惡果理解、看透,內心就會趨于安寧。
世間之事,都離不開因果二字。
你若悟透了結果,便會知道得失有常、榮枯有數,就不會因為一時成敗而心生抱怨。
1明白緣分的因果江淹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古往今來,離開總是一件讓人傷感不已的話題。
但蘇軾在面對離別時,卻仍能保持豁達的心境。
元祐六年春,蘇軾在杭州遇見了三年未見的好友錢穆父。
兩人別后重逢,自然是分外欣喜。
席間,酒喝了一杯又一杯,話說了一遍又一遍。
然而短暫的相聚過后,等待兩人的,又是一次長久的別離。
錢穆父想到此處,不覺愁上眉梢,沒有了喝酒的興致。
蘇軾見此,大口飲下一杯酒,隨即豪邁地對好友說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你我既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一時的聚散。
是啊,這世間的聚散都是必然的,誰都改變不了結果。
當你想明白了這一點,便能做到不怨懟,不強求,坦然尊重命運的安排。
開元二十三年,王維在京為官時,曾偶遇來京趕考的孟浩然。
兩人一見如故,私下里,經常約著一起高談飲酒,吟詩作對。
王維甚至還親手給孟浩然畫了一張像,而孟浩然,也寫詩稱頌王維是他難得的知己。
兩人在一起,度過了一段非常快意的時光。
然而造化弄人的是,孟浩然不久后就因寫錯詩得罪了皇帝,被逐出了京城。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