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語錄
情感百態
老年生活
奇聞趣事
動物社
熱點新聞
俄羅斯新聞
古裝資訊
老照片
字母圈
國畫
體育競技
創業職場
科技遊戲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生活常識
奇趣
装修
旅行風光
歌曲明星
美妝時尚
星座课堂
軍事
明星
影視新聞
趣味測試
養魚
大马新闻
健身達人
美食菜譜
萌寵樂園
历史故事
國際新聞
金庸故事
健康養生
歐洲王室
植物
搞笑故事
设计
酷車
歷史趣聞
獅城資訊
育兒分享
娛樂明星
插畫趣聞
生活小妙招
動漫影音
搞笑貼圖
毛孩
日本印象
手工DIY
全部
    
再讀《瓦爾登湖》,我發現這5個生活的真相,90%的人都錯了
2023/11/04

生活就是生活,一地雞毛還得自己收拾。

我在自己的一地雞毛里,重溫了《瓦爾登湖》。

1844年10月,梭羅正在愛默生家做幫工。

彼時,他對大多數人追求的生活感到奇怪,他覺得很多人不像是在生活,倒像是在受苦,他們拼命追求物質,總也沒有盡頭。

在梭羅看來,生活不應該是這樣的。

詩人錢寧建議梭羅:

在這個星球上,我看到適合你的,只有那片我曾命名為‘野薔薇’的土地,去到那兒,給你自己造座木屋,在那兒開始偉大的自力更生的生活。

次年,梭羅借了一把斧頭,走進瓦爾登湖畔的‘野薔薇’之地,開始了自力更生的生活,他向朋友們宣布,他要去尋找真正的生活。

對于梭羅來說,這是一次實驗,實驗兩年后,他將自己的實驗和思考寫成了《瓦爾登湖》,成了汗牛充棟的美國文學作品中最耀眼的篇章之一。

讀完《瓦爾登湖》,我發現我們很多人都不懂得真正的生活,因為我們對生活的認識,也許不是我們自己的,而是外在強加給我們的。

01

我們不認識生活,所以我們活得痛苦

在康科德生活期間,梭羅走了許多地方,腳步遍及各個角落、商店、辦公室,還有田野。

可是他所看見的那些生活在其中的人,過的都是苦行僧似的生活,方式五花八門,不同凡響,而且無窮無盡。

那些人是怎麼活著的呢?

有些人繼承了祖上的家業,然后一輩子操持著這份家業,到死都沒停止過,仿佛一出生就在努力建造自己的墳墓。

有些人在生活的重壓下苦苦掙扎,被物質束縛著,總有干不完的活兒,操不完的心。

有些人拼了命賺錢,就是為了在生病的時候,能有錢去醫院看病。

他們把錢存進銀行,拼命想增加上面的數字,為此撒謊、阿諛奉承,讓自己適應一套繁文縟節,循規蹈矩,壓抑本心,甚至討巧賣乖,只為獲得更多物質。

在梭羅看來,這些人活得真苦,但他們苦,是因為不認識真正的生活,盲目遵從某種錯誤的認知,使自己則成了那套觀念的奴隸和囚犯。

然而,恰恰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決定了他的命運。

為了發現真正的生活,梭羅拿著斧頭,走進瓦爾登湖畔,砍了一堆白松,開始搭建房子。

為了省錢,他親力親為,房子很快就建起來了,花費不多,但房子很舒適。

房子建完之后,他開墾了一片土地種植糧食。為了補貼生活,他偶爾還出去打打零工。

最后他發現,生活是簡單的,因為他一年所得,超過了這一年的所需,他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活得很好,活得很快樂。

生活明明很簡單,可是為什麼到了我們這里,就變得這麼復雜了呢?難道是因為梭羅的胃很小,而我們的胃變成了黑洞?

不,不是這樣的。

真正的生活所需,我們和梭羅一樣,一天下來,也裝不了多少大米。

我們拼命獲取物質,總是感覺不到滿足,不是因為我們吃得越來越多,長得越來越大, 而是因為我們對生活的認識,決定了我們永不停止的追求。

我們覺得生活很難,稍微停下來,就會被生活淘汰,我們總是焦慮,怕自己活不下去,怕自己的生活質量會下降,怕自己成為他人眼里的失敗者,成為親戚朋友的笑話,怕給不了孩子好的教育。

這是我們認識的生活,但這不是真正的生活,而是被我們的焦慮和欲望放大了的生活。

事實上,人生的許多痛苦,皆因此而來。

我們怎麼理解生活,我們就會怎麼生活,我們對生活感到痛苦,是因為我們對生活的理解錯了。

02

人生是一片曠野,但無數人活成了一條軌道

梭羅所生活的時代,跟今天也差不多,大多數人的人生,都有一條軌道,努力找一份有前途的工作,賺更多的錢,成為人中翹楚。

無數人都在這條軌道上,不敢稍有偏離。

但梭羅是一個很自由的人,他不愿意被束縛。

他是哈佛畢業生,本該前途遠大,可是他卻不選擇好好工作,而是選擇隨意探索,他不喜歡固定的工作,到處打零工。

畢業后,他本來想當一個老師,年薪500美元,可是學校一大堆規矩,梭羅一聽就怕了。

如果他成了一個老師,往后他就要按照那些規矩去活著,等于把自己規定在一條既定線路里,這是梭羅無法忍受的。

從此以后,梭羅就不想找什麼固定工作了,因為固定的工作,大多有很多束縛。

可是生活怎麼辦?

梭羅到處打零工,今天幫人家掏一天糞,又臟又累,賺75美分,花完了,再去打打工,粉刷房屋,建造籬笆,修理水井,當測量員,到處丈量土地。

無論是在過去還是今天,這樣的工作,都是不穩定的,要是今天的大學生出來這樣活著,恐怕會成為很多人眼里的怪胎。

因為在很多人看來,大學畢業,應該找一份穩定、高薪的工作,走上人生巔峰。

然而,生命是一片曠野,不是一條軌道。

我們的人生不是一列火車,從A城到B城,需要沿著固定的軌道前行,我們人生的終點是死亡,在那之前,生命有無盡的曠野等著我們探索。

當我們將人生固定在一條軌道上的時候,稍微有所偏離,可能就會讓我們痛苦,可是如果我們將人生看成一片曠野,我們自由自在地在曠野里探索,任何一個方向,可能都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收獲。

毫無疑問,沿著軌道前行的人生,因為方向確定,所以會走得更容易,就像梭羅說的:

我們遵循某一條路線走下去是多麼容易,多麼習以為常,為我們自己設置一套常規,看起來是多麼合理。

有人說,梭羅在瓦爾登湖只生活了兩年。

確實,他只生活了短短兩年,就進入生命之曠野的另一個地方去探索,他說:

我離開森林理由充分,如同我進駐森林有充分的理由一樣。也許對我來說似乎還有幾種生活可以生活,我不用花更多的時間過這樣的生活了。

任何時候,我們都要記得,人生是一片曠野,不是一條軌道。

曠野意味著無窮的可能,軌道意味著安穩的束縛。

03

真正牛逼的人生,都知道順應自我

生活是一條大河,在這條大河里,順應潮流,活起來最輕松。

因為同行的人最多,有時候就算你不走,也會被同行的人拉著走,被同行的人推著向前。

然而,人生真正難得的,不是隨波逐流,而是順應自我,當他知道自己喜歡的生活是什麼時,他可以逆流而上,和千萬人背道而馳,也要順應他內在的渴望。

當然,順應自我是一條孤獨而且充滿坎坷的道路,因為很少有人能給你指點,大多數人都只會用他們的人生經驗來教訓你。

但你要記住,別人的經驗,只是別人的,未必就適合你,梭羅說:

生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我還沒嘗試過的一次實驗,他們嘗試過了,可是對于我卻沒有多少可以借鑒。

有個農人對梭羅說:

你不能只靠吃蔬菜活著,蔬菜對骨頭一點兒用都沒有。

他說這話時,一直跟在牛的后面,可那些牛,依靠青草養出來的骨頭,卻拖著農民和他的木犁徐徐而行。

農人說這話,是他自己的經驗,但梭羅大多數時候,卻是素食主義者。

從眾是人類的一個習性,談不上好壞,但正是這種習性,使得城市越來越大,使得追求者眾的東西被越來越多的人追捧。

導致的結果就是,大多數人跟腦袋進水了一樣,沒頭沒腦地往前沖,也不管自己喜歡不喜歡。

梭羅有一句很幽默的話,他說:

人們想方設法防止土豆腐爛,難道不能夠想方設法醫治腦子進水嗎?腦子進水涉及范圍太大,也更要命啊。

梭羅走進森林,去過一種「危險」的生活,肯定也有很多人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

梭羅回答說;

我走進了樹林,因為我希望從容地生活,僅僅面對生活的基本事實,看看我是不是能夠學會生活不得不教會我的東西,等我要死的時候不會看到我一輩子白活了。

我不希望我的生活過得不叫生活,因為生活實在太吸引人了;也不希望聽任生活的擺布,除非萬不得已。

所以,最高級的人生,是那些真正生活過的人,他們聽從自己的聲音,做了自己想做的事。

他們的一生,不是被外在逼迫著活,而是主動深入生活,去吸收生活的營養。

在我看來,這才是最值得過的人生。

04

我們總是忽略自己的靈魂,所以我們容易精神內耗

 

經常聽到一個詞兒,叫「精神內耗」。

我們只要認真反省一下,就會發現,精神內耗就是靈魂的不安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跟他的內心的渴望產生了沖突,他一方面想要擺脫這種禁錮,另一方面卻逼迫自己順從,所以就有一種不見硝煙的戰爭,爆發在內在,這就是內耗。

梭羅住進瓦爾登湖的小屋后,有一些城里人向梭羅抱怨,生活成本太高,要買豬肉,要買茶葉和咖啡,還要面對因為生病在床無法工作賺錢的日子。

這麼一想,真苦。

梭羅笑笑不語,他的小屋很小,他的飲食很簡單,他很少吃豬肉,他也不擔心沒錢。

因為沒錢了,他就出去打打零工,他不怕別人說他一個大學生卻干這麼低賤的活,他給愛默生修建柵欄,給地窖鋪地板,總之,他干著各種雜工。

他這麼做,是因為他的靈魂喜歡自由,他喜歡動手,討厭被禁錮在某種工作里。

如果他不是要照顧自己的靈魂,他家有鉛筆廠,經他改良的鉛筆,質量上乘,他完全可以制造鉛筆發家致富,成為人上之人。

可他說,已經做過一次的事兒,就不要再做了。

他的日子很清苦,但很自在。

他去地里干活,給莊稼除草,看見木柴,就撿回家取暖。

他也許穿不上奢侈的衣服,但他卻給自己的靈魂穿上了平靜舒適的外套。

我們很多人,拼命賺錢,買衣服打扮我們的身體,給他吃各種精美的食物,讓他住在漂亮的屋子里,為了這些,我們很努力,想賺更多的錢,獲取更多的物質。

可梭羅卻計算過,我在瓦爾登湖畔生活了8個月,在吃上面花的錢可能還沒其他人一個月花的多。

他得出一個結論:

我從兩年的經歷中領會到,即使在這個緯度上,獲得一個人必須的食物也不費什麼麻煩,方便得令人難以置信。

一個人可以像動物一樣飲食簡單,但卻保持健康和力量。

人們免不了面臨這樣一個境遇,那便是經常挨餓(煩惱)不是因為缺少必需品,而是因為沒有奢侈品。

確實如此,人們很多時候,疲于奔命,為的不僅僅是果腹的食物,而是外在的虛榮,以及心中的焦慮。

然而,外在的東西再多,靈魂若不安寧,人生依舊是痛苦的。

恰如梭羅所言:

多余的財富只能購買多余的東西,而靈魂的必需品,用錢是買不到的。

我們企圖用物質裝扮自己,其實裝來裝去,只能裝出一個鮮亮的外表,所以梭羅說:

一只呆頭鵝只會是一只呆頭鵝,你怎麼打扮它都沒有用。

這話有些殘酷,因為呆頭鵝不會承認自己是呆頭鵝,但容易精神內耗的,也就是呆頭鵝,因為他們的靈魂沒有得到足夠的照顧,羸弱不堪,沒有力量去坦然面對外在的動蕩。

怎麼樣才能好好照顧自己的靈魂呢?

第一,多讀書,讀好書。

很多成功學的書,讓人越來越焦慮,那種書沒有力量,因為他販賣的,恰是焦慮。

真正成功的人,從來不會鼓吹成功,也不會教人怎麼成功,因為他知道,成功對于每個人來說,應該是不一樣的。

第二,聽從靈魂的聲音,而不是聽從欲望的聲音。

很多人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是因為害怕過不好這一生,害怕活不下去,其實當一個人內在足夠豐富的時候,他就會發現,獲取這一生需要的方法,實在太多。

相反,內在貧瘠的人,總要拼命抓住自己能抓住的稻草,來滿足可憐的安全感。

第三,探索自己吧。

你永遠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一片多麼廣闊的天地,對于這片天地,你探索得越多,就會發現他越是迷人,就會發現和外在的世界比起來,他更加豐富而自由。

05

成功沒有標準,但大多數人活在他人的尺度里

今天,有一套很強大的成功觀,歸結起來就只是一點:錢多。

一個人有錢了,就會成為他人眼里的成功者。

這種成功觀像病毒一樣傳播,無數人都被感染了,他們想要成功,于是拼命搞錢,拼命擴大自己的產業,增加自己的銀行存款。

因為大家都覺得,這種生活才是好的。

為什麼是好的?

因為大多數人都這樣說,也都這樣做。

可是梭羅說:

人們贊許并視為成功的生活,也僅僅只是一種生活而已,我們為什麼要夸贊一種生活,讓另一種生活受到排斥呢?

確實,任何一種生活,都只是一種生活而已,僅僅是因為有人適合這種生活,并在里面做出了成績,就被視為成功,實在是沒道理。

然而,人容易犯的一種錯誤就是,看到有人在某種生活里獲得好處,就覺得所有人都應該過這種生活。

比如,很多人都覺得,住的房子應該寬敞豪華,住在簡陋的棚屋里,是難以想象的。

有個鎮上的人,趕著牛去趕集,看見梭羅的房子,就覺得這生活沒法忍受,他問梭羅,怎麼會到這里來吃苦?

梭羅說:

我很確定自己喜歡這里。

別人眼里好的生活,未必適合他,而他喜歡的生活,也未必適合別人。

成功沒有標準,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

把不同的人,套進相同的模子里,實在是一種殘忍。

有些人拼命想要有自己的產業,有自己的農場,有穩定的工作,固定的辦公室,覺得這種生活好,離成功更近,可是如果讓梭羅去過這樣的生活,他估計覺得生不如死。

因為他說:

盡可能自由地生活,別受約束,認真經營一座農場和在監獄里坐牢,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所以,成功是什麼?

不是把自己套進別人的標準里去看是否滿足,而是看你現在過的生活是否是你想要的。

不適合你的,賺錢再多,終究也只是將靈魂鎖在籠子里。

對自我來說,靈魂不自由,永遠算不上成功。

倘若一個人不能和他的同伴們保持同步,也許是因為他聽到了不同的鼓點。讓他踩著他聽到的音樂走路,不管音樂的節拍是什麼,有多遠的距離。

如梭羅所言,只要他走出去了,按照自己的節奏,走了自己想走的,那就是成功。

06

《瓦爾登湖》真的是一本生活指南。

當我們不知道怎麼生活的時候,我們不妨好好讀讀這本書,然后對生活,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很多人對生活的理解,其實都是外在強加過來的,外在的大環境說,這樣的生活才是好的,他們就追著這種生活,外在說那種生活才是好的,他們就追求那種生活。

梭羅說:

只有清醒,才算活著。

我們很多人活得并不清醒,因為我們的眼睛失去了光明。

讓我們的眼睛失去光亮的光明,對我們來說就是黑暗。只有我們醒來的那天,黎明才是黎明。黎明到來的日子會越來越多。太陽只是早晨的一顆星星。

若你遇事煩躁,活得不快樂,不是智慧不夠,而是「心力不足」
2023/12/02
孔子四則說話之道,一生所悟,多年感懷,開悟無數人!
2023/12/02
《紅樓夢》:做人做事,務必懂這3個道理
2023/12/02
司馬懿:男人欲成大器,能力次之,悟透這九大厚黑智慧,少走彎路
2023/12/02
司馬懿:人這一生最怕擁有3種能力
2023/12/02
林徽因: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
2023/12/02
張愛玲說過: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我們終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天
2023/12/02
楊絳:苦過才是生活,熬過才是日子
2023/12/02
一代賢后劉娥:女人的格局,決定了她的結局
2023/12/02
讀懂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你就明白了孤獨、無常、命運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