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語錄
情感百態
老年生活
奇聞趣事
動物社
俄羅斯新聞
古裝資訊
熱點新聞
字母圈
國畫
體育競技
創業職場
老照片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科技遊戲
装修
旅行風光
歌曲明星
美妝時尚
星座课堂
軍事
生活常識
奇趣
健身達人
明星
影視新聞
趣味測試
養魚
大马新闻
搞笑故事
美食菜譜
萌寵樂園
历史故事
國際新聞
金庸故事
健康養生
歐洲王室
植物
插畫趣聞
生活小妙招
動漫影音
设计
酷車
歷史趣聞
獅城資訊
育兒分享
娛樂明星
毛孩
日本印象
手工DIY
搞笑貼圖
全部
    
道德經:高情商的人,都必備這種智慧
2023/11/02

《道德經》第一章,有一句話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意思是說,無是一個稱號,它代表的是天地的開始。有也是一個稱號,它代表的是萬物之母。

那有和無是什麼關系呢?老子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可見, 有不是最本源的東西,無才是。因為最后所有的東西都是歸于無的。

換句話說,有,只是看得見的部分當中的一小塊,非常短暫,最后所有的東西都歸于無。而且更重要的是,「無」隨時可以變有,但是有最后還是變無。

千百年來,受此思想的影響,我們中國人很喜歡講「沒有」,因為講了沒有,要變成有很容易;而講了有,要變成沒有很難。

這就是無跟有的大智慧。

領悟這種智慧,你的思維方法就會有所轉變,就能在平常處理事情時做到游刃有余,成為一個高情商處世的人。

具體如何做呢?下面這3點,供你參考。

1.站在沒有的立場來有

站在沒有的立場來有,才不至于闖禍,至少不麻煩。

中國人往往是這樣,遇到問題,總是習慣性地先說沒有,不會先說有。

別人問你有意見嗎,如果你先說有,他就知道你是不懷好意的,是專門來找茬兒的,要不然他沒有說完你就有意見了,你等不及嗎?這是我們跟西方人不太一樣的地方。

西方人如果有意見,卻說沒有,那就是鬼鬼祟祟,別人會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不正直。中國人相反,再怎麼有,也要先說沒有。

「你身上有沒有帶錢?」多半人會回答「有,不是很多」。「那有多少?」「五百。」「借我三百。」你想拒絕都拒絕不了。

那應該怎麼應對?「你身上有沒有帶錢?」「早上出來太匆忙,一毛錢也沒有帶。」

先保護自己,再看對方到底要干什麼。這是不是騙人?這種事情是問的人錯,不是回答的人騙人。我們常常是倒果為因,害死自己。

他要跟你借錢,應該先說:「我媽媽要我買東西回去,可是我忘記帶錢了,又不能說。我總共只需要三百多,如果方便的話,你能不能借給我,我明天就給你。」這樣借,大家會爭先恐后地借給他。

我們就是在痛苦當中,才學習到先說沒有,因為沒有要變有很快。

我覺得你說的合情合理,伸手摸摸口袋:「剛剛沒有摸到,現在一摸,原來這個口袋里有錢。」問題就圓滿解決了。

這里面的道理大家可以慢慢去體會。

2.站在不要的立場來要

站在不要的立場來要,才不會亂要,才不會要到去坐牢。

比如當別人送東西的時候,很多人總是經不住誘惑,開口就要了。但是往往要了就會坐牢,要了甩也甩不掉。

可你如果先說不要,就有時間來思慮到底該不該要,這樣就不容易因為亂要而犯錯。

外國人很簡單,你送外國人東西,他會當面拆開,中國人會覺得當面拆開會讓對方覺得自己嫌東西太少了,所有很不方便當著對方面拆開。

「這個紅包里只有三百塊錢而已,你也敢送?」我們很少這樣子的。我們說「不要、不要」是趕快想我該不該要,要了的后遺癥是什麼,我們是這樣想的。

中國人隨時隨地都在動腦筋,這是好習慣。但是要有時間才能動腦筋,所以我們先說不要,然后才有時間想。

想到最后如果想要,就跑出去跟他講:「你剛才那個東西不是要送給我的嗎?我剛才說不要,現在想想還是要吧,還來得及嗎?」

大家好好去想一下,無跟有是妙用無窮的。

3.站在不知的立場來知

站在不知的立場來知,才不至于無知,叫人笑話。

現在一切都在變,所以你說你知道,也許知道前天的事情,也許知道昨天的事情,人家就笑你很外行。所以中國人先說我不知道,然后聽聽看。

孔子也是這樣,「子入太廟,每事問」。

孔子是禮的專家,他到太廟,他是專家才對,但是他每樣都要問。因為有的禮已經改變了,你不問,還是繼續用老的東西,人家一看就會覺得這個人太脫節了,老了,沒有用了。你問了才知道,原來還是這樣,就放心了。

所以,不見得是不懂才問,為了證明它沒有變,你也可以問。

「明天那個會你要參加嗎?」這是大家最常碰到的問題。你不可以說要,也不可以說不要。

如果說你是一個很重要的人,人家問你明天的會要不要參加,你說要,那就有人不希望你去,可以制造某些麻煩,讓你無法參加。誰叫你表明態度的?

高明的人會怎麼回答?很簡單:「明天什麼會,我都不知道啊。」

中國人不是虛偽,不是奸詐,只是在傳達一個信息:

你想知道我要不要,不要在公開場合問我,在這種場合我不方便說,你私底下問我,我會講得很清楚。

我們不在乎你說真話還是假話,我們只勸你一輩子要說妥當的話。

同樣一句話,講妥當一點兒,講漂亮一點兒,其實是為了顧全大局,而不是騙來騙去。

無是分母,有不過是分子。從數學的角度來看,站在無的立場來有,隨時可以控制得很穩當。

有人說,這不是圓滑嗎?不是陰險嗎?當然不是。一個人正當保護自己不叫圓滑,害別人才叫圓滑。

我們先說沒有,再說有,既保護自己,又尊重別人,正是圓通處事的體現。

雖說吃虧就是賺便宜,但是最起碼不要讓自己老吃虧吧。因為吃虧到最后會對所有的東西都失去信心。太相信別人,最后會對信用失去信心,那自己損失最大。

總而言之, 我們之所以很謹慎,之所以先說沒有,之所以明哲保身,目的就是讓自己有生之年始終對倫理道德有信心,始終對天理良心有信心。

朝這個方向去想,就對了。

為什麼領導喜歡下屬之間競爭?下屬主動參與的原因,殘酷且扎心
2023/12/02
若你遇事煩躁,活得不快樂,不是智慧不夠,而是「心力不足」
2023/12/02
孔子四則說話之道,一生所悟,多年感懷,開悟無數人!
2023/12/02
《紅樓夢》:做人做事,務必懂這3個道理
2023/12/02
司馬懿:男人欲成大器,能力次之,悟透這九大厚黑智慧,少走彎路
2023/12/02
司馬懿:人這一生最怕擁有3種能力
2023/12/02
林徽因: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
2023/12/02
張愛玲說過: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我們終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天
2023/12/02
楊絳:苦過才是生活,熬過才是日子
2023/12/02
一代賢后劉娥:女人的格局,決定了她的結局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