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非雖然官職不高,卻頗有文名,是「蘇門后四學士」之一。
或許是受恩師蘇東坡的影響,李恪非為人開明豁達,對女兒舞文弄墨的愛好不僅不加以阻難,還親自下場指導。
當時的社會,反對女子習文的成見已十分普遍,大家閨秀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相夫教子。
大詩人陸游曾為一個女子寫過墓志銘,其中提到,這個女子在十歲時得到過李清照的青睞,想收她為徒。
但女子卻以「才藻非女子事」拒絕了,世人對此大為贊賞。
幸好,李清照在父親的愛護下,沒被「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荼毒。
她不僅以自己的天賦為傲,還立志在男性主導的文學領域里,爭取一席之地。
為了這個目標,她一反女詩人的寫作常態,不僅能寫下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樣的清詞麗句;
還能像男人一樣賦詩言志,在風格上有明顯的陽剛之氣,「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就是其中的名篇。
晚年時,她寫下了著名的《詞論》,文筆犀利、眼光獨到,把柳永、蘇軾、王安石這些詞壇大腕懟了個遍。
對自己專業能力無比自信的同時,打破刻板印象的決心也可見一斑。
「股神」巴菲特的父親曾教導他:
當自己的感覺別具一格時,就越容易被人說三道四,而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要更加尊重自己的感覺。
不為所動,堅持自我,或許是一流人物都具備的特質,也是李清照與同時代的女作家不一樣的地方。
著名女詞人朱淑真,就曾留下 「女子弄文誠可罪,那堪詠月更吟風。磨穿鐵硯非吾事,繡折金針卻有功。」這樣的詩句。
明明熱愛,卻不敢承認,甚至深以為恥,這樣壓抑的人生,自然不會快樂。
如果外在的命運與內在的想象互為鏡像,那我們更應該遵從內心,堅定地去塑造自己想要的未來。
有時候我們缺的,可能只是一點打破刻板印象的勇氣。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