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
《易經》有言:「危者,安其位者也。」
意思是,危險,是自以為安全造成的。
這世上沒有絕對的安全,生活總是瞬息萬變,每個人都要做好應變的準備。
越是有遠見的人越懂得,思危,才能久安;有備,才能無患。
01 逸,是失敗的根源。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五台山上有一只寒號鳥,它生有肉翅但不能飛翔。
夏天時,它渾身長滿漂亮的彩色羽毛。
對此,它非常得意,到處炫耀:「鳳凰也比不上我!」
當別的鳥兒忙著搭窩時,它卻不以為意,說冬天還那麼遠,現在搭窩干什麼?
秋天來了,身上的羽毛開始脫落,可它還是不擔心。
它覺得,雖然掉了幾根羽毛,氣溫也在轉涼,但忍一忍還是過得去的,所以還是不搭窩,繼續進行它的炫耀事業。
冬天來了,羽毛也掉光了,它雖然很冷,但還是不搭窩,且在幻想:也許今年的冬天很暖和呢。
深冬到來,大雪紛飛。
這只被凍得受不住的、光禿禿的肉鳥,在「得過且過,得過且過……」的哀鳴聲中,過完了它短暫的一生。
人同此理。
知乎上有個話題:人是怎樣廢掉的?
一個高贊回答是:安于現狀,不思進取。
深以為然。
因為,安于現狀的人,沒有危機意識,懶得為將來打算,不喜歡學習。
這樣的人,要能力沒能力,要財力沒財力。
一個人如果身上無一技之長,在生活風云突變時就不堪一擊;
如果卡里沒半點積蓄,在危機到來時就會手足無措。
《論語》中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