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風浪的發生,你才能逐浪而行。
作家趙一曾說,林徽因身上有一種不慌不忙的堅強,能夠迎風面對一切。
林徽因一生跌宕起伏,小的時候父母感情不和,她整日要聽母親歇斯底里的謾罵;
成年以后,好不容易日子步入正軌,又逢上戰爭,只好四處避難。
面對眼前的苦難和外界的紛擾,她從不對抗也不解釋,而是坦然地接受,從心底找到一份淡定與從容。
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煩心事。
但真正決定你人生質量的,是你內心的選擇與態度。
正如作家辛迪·芬奇所說:「我會允許一切自然發生,并將之視為生命的風景。」
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你若持續抵觸反抗,只會在絕望中迷失自己。
不如把心放寬,學會釋然,無論好的壞的,允許一切發生。
1內心強大,允許無常
詩人曾豐有詩云:「不如意處人人有,未放心時事事非。」
人生海海,生命的底色便是無常與苦難,有著太多的糟糕和不幸。
有的人就因此而浸在痛苦里,苦著臉,皺緊眉,最后喪失生活的勇氣。
而內心強大的人,總能夠風輕云淡般視之,允許并接納所有的事與愿違。
1927年,林徽因與相識十年的梁思成結婚。
可幸福的日子還沒過幾年,戰爭便爆發了。
林徽因夫婦只好跟隨單位遷往川南大山中的一處窮鄉僻壤。
這里人煙稀少,沒有她喜愛的熱鬧與繁華,更沒有愛喝的咖啡與牛奶。
簡陋的農舍中總是潮濕不堪,滋生的老鼠和蟑螂也在房間四處游走。
惡劣的環境,使她康復多年的肺結核復發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