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學哲學。」
「這有什麼用,能當飯吃嗎?」
「我就是喜歡音樂。」
「音樂有什麼用,能賣錢嗎?」
「媽媽,我想去學考古。」
「考古有什麼用,能賺到錢嗎?」
從小到大,從人生的起點到終點,我們都在和「有沒有用」這句話打交道。
我們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都被親人、朋友、同事以及我們自己,習慣性地區分為「有用」和「無用」兩類。
我們計算著、謀劃著,為做「有用」之事費盡心思。
自以為聰明,卻不知道,看懂有用之用不算厲害,看懂沒用之用,才是真的厲害。
因為所謂沒用之事,看似沒用,實則為成長扎根,讓人生更富足。
所謂沒用的事,未必真的沒用ADVERTISEMENT
莊子曾說:「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
深以為然,有用和無用其實是相對的,是可以相互影響的。
記得公司曾有位張領導,他是銷售部高管,工作任務重,既要處理部門大小事務,又要每天拜訪客戶。
可工作再忙,他每周總會去水庫釣魚。
剛開始我們都不解,因為在我們看來,魚釣得再好,既不能掙錢養家,又不能升職加薪,更不能增長見識,拓寬人脈。
但領導這麼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釣魚的愛好,從來沒有因為別人的不理解而放棄。
直到有一天,看他朋友圈發的一段話,才明白他為何癡迷于釣魚。
他說:「釣在娛,而不在魚。在我等待魚上鉤的時刻,心無旁騖,會讓我感到無比的放松、清閑和享受,因為工作長期處于一種緊促、趕忙的節奏,釣魚卻能讓我身心得到極大的舒緩。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轉載必須獲得許可,未經允許請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