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局外人》:人最大的惡意,是以自己偏見度人
2023/11/11

ADVERTISEMENT

在有色眼鏡下,缺乏客觀公正,以偏概全,先入為主,一切都失真了。」

與大眾情感格格不入的默爾索,最終就這樣被推向刑場。

然而,案件的真相是什麼?

時間倒回至槍殺案發生那一天。

事情的起因,本與默爾索無關。

他和萊蒙以及另一個朋友在海濱玩,不巧迎面遇上了萊蒙的仇家——兩個阿拉伯人。

雙方打了一架。

萊蒙身上挨了一刀,回去后越想越氣,于是提上槍,要去干掉那兩人。

默爾索怕激化矛盾,緊緊跟在萊蒙身后,盡力勸說他不要沖動。

見萊蒙稍有松動,默爾索便順手繳了萊蒙的槍,放在自己身上。

一場流血的沖突被默爾索制止,萊蒙敗興而歸,可默爾索卻沒那麼好運。

沒過多久,他獨自在沙灘上散步的時候,又遇到了剛剛打架的阿拉伯人。

對方一看見他,立馬就沖他抽出刀子砍來。

在極度混亂和緊張的情況下,默爾索大腦一片空白,出于本能,他不得不掏出槍,沖那人扣動了扳機。

原來,人們認定的齷齪卑劣的殺人事件,只是一場正當防衛。

至于被檢察官反復提及的,默爾索在葬禮上的冷漠表現,更是無稽之談。

大家只看到默爾索對母親的死仿佛事不關己的模樣,卻沒有人知道,得知母親去世,他第一時間請假跑向車站,只為盡快趕往養老院。

下了車,他顧不上喘口氣,又一刻不停地走了2公里,哪怕體力透支,也不愿在路上耽擱一秒。

在養老院,他避開哭天搶地的靈堂,獨自站在母親生前最愛散步的田野,默默感受母親的心情,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寄托對母親的哀思。

他當時不哭,只是本能地覺得:人終歸有一死,對孤獨的母親來說,與其在養老院茍延殘喘,數著日子等待死亡,體面離開未必不是一場解脫,甚至是另一種重新開始。

ADVERTISEMENT

很多時候,深藏內心的痛苦,并不比輕易流出的眼淚廉價。

耳聽況且為虛,戴上有色眼鏡,眼見更不一定為實。

叔本華曾寫道:「阻礙人們發現真理的障礙,并非是事物的虛幻假象,也不是人們推理能力的缺陷,而是人們此前積累的偏見。」

大多數人總是堅信自己能夠做到忠于原則,堅持立場。

實際上,我們常常會以己度人,也避免不了隨波逐流,情緒被煽動時,甚至僅僅憑借表面現象,就輕易地詆毀、中傷另一個人。

久而久之,表象背后的真相,不再被我們深究;人與人之間的善意,也漸漸被我們遺忘。

智者和愚者最大的區別在于,智者相信看不見的,而愚者永遠只相信看得見的。

3一生不被理解的梵高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但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在世人眼中,事事置之度外,冷眼旁觀的默爾索就像是一個我行我素的厭世青年。

其實他并非天生如此。

上大學時,他也和許多人一樣有著不少雄心壯志,只是後來遭遇變故,不得不輟學,讓他對生活有了不解和厭倦。

人們對默爾索日常的偏見,也在無形中加深了他對社會的失望。

然而即便這樣,默爾索依舊是一個愿意放下偏見,與人為善的人。

小說中的萊蒙是個游手好閑的倉庫管理員,總與女人糾纏不清,傳出了許多流言蜚語。

人人覺得他名聲不好避之不及,唯有默爾索愿意與之相交。

ADVERTISEMENT

默爾索看得明白,萊蒙雖為人有些暴躁,私生活也不算光彩,但對自己卻一向熱情友好。

當其他人因默爾索對母親的行為議論紛紛時,萊蒙使勁握住他的手,無需他解釋什麼,對他說:「男人與男人,感同身受,心意相通。」

還有默爾索那個與老狗相依為命的老鄰居。

人們常常看見他對老狗打罵,所以在狗走丟后,沒有什麼人同情他。

只有默爾索愿意幫老鄰居出主意,花時間安慰他。

默爾索知道,老鄰居其實對狗非常細心,每天都在擔心狗的衰老,老狗得了皮膚病,他早晚兩次為它上藥,從未間斷。

狗走失后的夜,老鄰居獨自一人在家,泣不成聲。

別人用偏見篩選交往的人,默爾索卻從不因為外人說什麼就改變自己。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自己的本心,相信自己的判斷,堅持心中的良善。

羅曼·羅蘭曾說:「倘使活著不是為了糾正我們的錯誤,克服我們的偏見,擴大我們的思想與心胸,那麼活著又有什麼用?」

放下偏見,拆掉心里那堵墻,才能透過表面看本質,去感受世間真正的美好。

就像我們議論的那個紋著花臂的大漢,兇神惡煞不像好人,其實人家只是個紋身師;

我們妄言那個化著濃妝的女孩不務正業,她可能只是剛結束舞台表演;

我們以為那個看上去手無縛雞之力的男孩,剛剛救人的時候沖在最前面。

與我們性格、三觀、審美、為人處世不同的人太多太多……

每個人都有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利,只要他們沒有妨礙和傷害別人,哪怕不被認同,也理應得到尊重。

不隨意責怪,不輕易評判。

4時至今日,距離加繆創作《局外人》已經過去近80年,我們仍或多或少都有像默爾索一樣的時刻,平白無故遭遇偏見,不知不覺百口莫辯。

但有時,我們也如同故事中的檢察官,只憑經驗臆想就給別人貼上標簽,給別人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其實人活在這世上,誰都不過是別人世界里的「局外人」。

身處自己的「局內」,看向別人的大多是一己之見,無法感同身受,更難換位思考。

人與人之間隔閡、冷漠和誤解,常常源于走不出自己偏見的困局。

當彼此無法客觀公正地看待對方,也就無法心無芥蒂地與之相處。

走出偏見,意味著少一些盲從和偏執,多一些清醒和真實。

在復雜喧囂的人世間,保持本心,心存善念,凡事懂得站在他人角度著想。

如此,這個世界就會少一些惡意,多一些溫暖。

ADVERTISEMENT

找工作時,這5種公司最好不要去,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21
跟同事關系再好,也不要談這5個話題,否則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17
人這一生,一切自有天意!(看完頓悟)
2024/01/16

ADVERTISEMENT

人這一生,學會放過自己,心就不累了!
2024/01/15
一段關系是否能長久,關鍵在于「價值閉環」
2024/01/15
當你能量越來越高的時候,你開始真正理解每一個人
2024/01/15
與人相處,反著人性來,你就贏了
2024/01/15
受用一生的三大「強者人格」,有一個就了不起
2024/01/15
台南偽出國景點,坐在草皮上野餐看夕陽超級chill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