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戎馬一生的曹操一病不起,這年他66歲。
曹操是一個豁達的人,對于生死一類的事情,他一向看得開,畢竟「將軍難免陣前亡」;他對功過得失,也沒什麼在意的,嘴長在別人的身上,后世如何評論,自己也管不了。
臥病在床的曹操,斷斷續續地寫了一封《遺令》,算是最后的交代。
然而,這位杰出的政治家,通篇都沒有談及國家大事,反而零零碎碎地安排了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大概是這麼幾件:
第一,我死后,穿的禮服要和活著時穿的一樣,葬禮以后,脫掉喪服。
第二、葬在鄴城西面的山崗上,不要用金銀珠寶陪葬。
第三、我的婢妾們和藝伎們平時都很勤奮苦累了,我死后就讓她們住到那座銅雀台去,好好對待她們。
第四、熏香不要拿來祭祀我,有多余的大家分了就好,免得浪費。
第五、各房各支的女人們平時要是閑著有空,可以學學諸如編絲帶賣草鞋的手藝,賺錢貼補家用。
一代雄豪,臨死時竟這般婆媽,實在令人大跌眼鏡。
但由此可見得,曹操死得從容,不然,也沒有心思安排得這麼細致。
大文豪蘇東坡評價說:「平生奸偽,死見真性」,不管他是如何「挾天子以令諸侯」,如何的「亂世奸雄,治世能臣」,但他也是一個人,一個終將會死去的「凡夫俗子」。
曹操的一生,他就沒有把自己當做了不得的大人物,也沒把自己當超凡脫俗的「圣人」
他只是他,就像《三國演義》里面有句話說的:
世人昨天看錯了我曹操,今天又看錯了,也許明天還會看錯,但我仍然是我。
曹操,小名阿瞞。
其父曹嵩是大太監曹騰的養子,曹嵩官至太尉,可謂位高權重。
可是小時候的曹操,卻是一個「問題少年」,不務正業,喜歡放蕩的游俠生活。
他的叔叔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告訴曹嵩,讓他好好管教一下自己的兒子。
曹操知道這件事,不僅不知收斂,反而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對付多管閑事的叔叔。
有一天,曹操遠遠的看見叔叔走過來,就立即裝作口歪眼斜。
他的叔叔問他怎麼了,他說突然中風,嚇得叔叔趕緊將這件事告訴曹嵩。
曹嵩一來,看見曹操什麼事兒也沒有,正抬頭仰天沉思,曹操趁機說:
「我哪里中什麼風。只是因為叔叔不喜歡我,才亂講我的壞話」。
從那以后,不管叔叔再說曹操什麼壞話,曹嵩都不信了。
曹操、袁紹、張邈幾個官二代經常一起胡作非為,有一次,一戶人家結婚,曹操和袁紹去看熱鬧,看著看著,他們居然打算偷人家的新娘子。
于是,他們躲在人家園子里,等天黑了,突然大喊「有賊」,賓客大亂,兩人便趁機溜進新房搶新娘子。
搶完匆匆開溜,袁紹一個沒注意,掉進帶刺的灌木叢中,動彈不得。
眼見人就要追來了,曹操大喊:「賊在這里」。
袁紹一急,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一下子就跳出來了。
事后他責問曹操,曹操卻說,「要是沒有我那一聲,你能出來嗎?」。
這是真正的紈绔子弟。
可是曹操和一般紈绔子弟不同,他特別愛讀書,諸子百家,游俠猛士,他都讀,尤其熱愛兵書。
一面放蕩不羈,一面又充滿俠義之心,他好讀書,但也不只是讀書,他也練武。
他一腔熱血,想報效國家,想成為大俠。
可是那時候的漢室,腐敗不堪,賣官鬻爵,不過等閑之事,就連曹操父親曹嵩那個太尉官職,也是花錢買來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