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莊子:不將就,堅持自我本性,也是一種大修行
2023/11/24

ADVERTISEMENT

讀書雜談之《莊子》

莊子:不將就,堅持自我本性,也是一種大修行莊子:得道的人淡泊名利,不是自律而來,而是自然而然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司馬遷在《史記》中用一句話,就概括了世俗人的生活現狀,皆為「利」而奔波,古今中外都一樣,歷史再往前運轉幾千年,本質依然不變。

而道家的老子,莊子,皆是得道之人,他們超脫于名利,這種意識境界,普通人望其項背,難以理解。得道的人淡泊名利,不是自律而來,而是自然而然。

1、看清事物的本質,不被物質迷惑。

楚威王派人來邀請莊子出來輔助治理國事,莊子正在釣魚,對來者說:「我聽說楚國有一只神龜,已經死去三千年了,楚王把它珍藏在廟堂之上。你們說,這只烏龜是死了之后被供奉在廟堂尊貴呢?還是活著拖著尾巴在爛泥中爬行呢?」

來者答:「當然是拖著尾巴在爛泥巴里爬行。」

莊子說:「那你們走吧。我就是愿意拖著尾巴在爛泥里爬行。」

ADVERTISEMENT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來,相比普通人的視野,莊子已經能超脫物質和榮譽觀,他能直達事物的本質,看清事物本來的樣子,就可以超凡脫俗,不再迷戀世俗的官位和富貴了。

現代人,以為是修行是一種自律,對真正的修行人而言,并不是刻意為之,到了一定境界,就自然而然放下了。

我們普通人,看不破生死,放不下執著,看不開愛恨,皆因機緣沒到,很多事情,必須自己親自親歷,親自領悟,然后才會慢慢覺悟。覺悟與執迷,只是一念之差,為這一念之差,人要經歷很多兜兜轉轉,方能領悟。

2、本性不同,不為外界所誘惑。

莊子的朋友惠子,當了梁惠王的相國,莊子去看望惠子,有人就傳言說莊子要取代他的相國地位,惠子很驚恐。

莊子主動找到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從南海飛往北海,不是梧桐樹不棲止,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此時,有只貓頭鷹拾到一只臭老鼠,看見這種鳥飛過,就驚恐它會搶奪自己的食物。現在,你就是那只貓頭鷹。」

ADVERTISEMENT

天下萬物,本性不同;人有萬千,志向不同。

莊子用這個比喻,說明自己的志向。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堅持自我本性,不將就。從眾是容易的,不隨大流,則需要意志堅定,內心有力量,才能不被他人和環境左右。這也是一種大修行。

3、忘掉自我,與萬物合一。

莊子在觀賞魚時,可以體會到「魚之樂」,這是忘掉自我,與萬物合一的境界。而惠子反駁「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惠子就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有一個大大的自我,于是頭腦中就會有「彼和此」的概念,而莊子的境界,已經忘我,與萬物合一,所以他不分彼此,正所謂「道人不聞,至德不得,大人無己。」

得道之人不求聞達于世,至德之人不期望有所得,大人忘掉自己,與萬物化而為一。

世俗生活中,紛紛擾擾,恩恩怨怨,每天都在上演,一輩子都不停息。

讀《莊子》的好處,是讓自己的心,得到清凈,得到一點指引。我們學習莊子,不是成為第二個莊子,而是借助前人的指點,成為真正的自己。保持各自的本性,正是道之根本。

ADVERTISEMENT

找工作時,這5種公司最好不要去,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21
跟同事關系再好,也不要談這5個話題,否則只會害了你自己
2024/01/17
人這一生,一切自有天意!(看完頓悟)
2024/01/16

ADVERTISEMENT

人這一生,學會放過自己,心就不累了!
2024/01/15
一段關系是否能長久,關鍵在于「價值閉環」
2024/01/15
當你能量越來越高的時候,你開始真正理解每一個人
2024/01/15
與人相處,反著人性來,你就贏了
2024/01/15
受用一生的三大「強者人格」,有一個就了不起
2024/01/15
台南偽出國景點,坐在草皮上野餐看夕陽超級chill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