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田子方》中曾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作為春秋名相,孫叔敖的智慧連孔子也曾嘆服。
然而,身居高位的他,并非順利,一生三起三落。
三次官至楚國宰相,也三次淪為平民,但他始終面無憂色。
一位叫肩吾的隱士上門求教:
「周圍人都免不了對你的遭遇嘆息,你心里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孫叔敖聽罷,微微一笑:
「官職爵祿的得失,都不取決于我自己。
如果落在別人身上,就與我無關;落在我身上,就與別人無關。有什麼好強求的呢?」
肩吾聽完,欽佩無比。
是啊,越長大其實越明白,生活是自己的,與其他任何人都無關。
就像馮唐曾說:
很大一部分事,歸根結底是兩件事:「關我啥事」、「關你啥事」。
時間也終會讓你明白,一個人最好的活法,不過六個字:「一切與我無關」。
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聽到來自于不同人的評價:
「你這個人就是太謹慎了。」
「你怎麼這麼不懂事。」
「你脾氣也太差了吧。」
很多人之所以過得不快樂,就是太在乎周圍人的反應了。
同事無意間的一個眼神,能讓心情失落許久;
朋友不經意的一句話,自己默默糾結上半天;
伴侶偶然的一個動作,會瞬間觸發導火索……
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在敏感和討好中委屈了自己。
可你要明白,生活只是取悅自己的過程。
真正需要在意的,不是周圍人的眼光,而是自己內心的感受。
還記得這個父子騎驢的故事嗎?
一日,父子倆牽著驢進城辦事,路上有人笑他倆:「真笨,有驢都不騎!」
父親聽后便叫兒子騎上驢,又有人說:「兒子真是不孝,竟然讓自己的父親走著!」
于是父親快忙叫兒子下來,自己騎到驢背上。
又有人說:「真是狠心的父親,不讓孩子騎驢!」
父親趕緊叫兒子上來,誰知又有人說:「兩個人都騎,不怕把那驢壓壞?」
父子倆只能快快下來,綁起了驢子的四只腳,用棍子扛著走。
經過一座橋時,驢子因為不舒服反復掙扎,結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這個故事說明什麼?
無論你怎麼活,總有人說長道短;無論你怎麼做,總有人指手畫腳。
生活中,其實很多人都在經歷著類似的情況:
溫柔對待身邊每個朋友,結果被說老好人,沒有原則;
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卻被說卷,總逼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
兢兢業業獲得領導提拔,又被說心機重,使用了非常手段。
人世走一場,眾人口難調。
越在乎,就會越煩惱。
而高能量的人,他們只會在意自己的想法,在意同頻人的積極建議。ADVERTISEMENT
那些沒有可信度的、惡意中傷的、動機不純的人的評價,都無關緊要。
就像叔本華曾說的,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不管別人的嘴,守好自己的心,將重心轉移到自己身上,才能活出最閃耀的人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