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經常說:「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這里的「貪嗔癡」,指的就是人的三種習氣:貪心、瞋恚、愚癡。這三種習氣不除,就永遠不能恢復自性,不能了生脫死。
這里講的「愚癡」,不是我們世俗人所認為的愚癡。在我們平常人看來,一個人不會穿衣吃飯,說話顛三倒四,一會大哭,一會傻笑,甚至拿大便當飯吃,這才是愚癡。其實這不是愚癡,這是精神失常,錯亂顛倒了。
佛法所講的愚癡,指的是因果事理不明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事而不知理的人。
這種人呢,不是不會穿衣,也不是不會吃飯,相反,他比一般人還會穿衣、還會吃飯、還會享受。不但如此,他還巧舌如簧,能言善辯呢。不過呢,他辯的不是真理,他是非理而辯,無理攪三分,這叫強辯。或者呢,他也占了一點理,但就因為他占了這點理,就抹煞了一切,都成他的理了,這也是愚癡。
比如我們聽說過《瞎子摸象》的故事:摸到大象耳朵的,說大象像扇子;摸到大象牙齒的,摸到大象牙齒的,說大象像一根大蘿卜;摸到大象身體的,說大象像一堵墻;摸到大象鼻子的,說大象像一根又長又粗的管子;摸到大象腿的,說大象像一根柱子;摸到大象尾巴的,說大象像一根粗繩子。這些瞎子都認為自己的是對的,為此而爭論不休,誰也不肯服誰。
所以說,愚癡之人,也不一定沒有一點道理,但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執著的都是比較片面的道理,不能全面客觀的看待事物。
愚癡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處處執著。要知道,人只要一執著,就會產生障礙,智慧就顯現不出來。執著小的是苦,執著大的也是苦;執著惡的雖然是苦,執著善的也是苦。世人在行善的時候,如果還在執著善,執著回報,而結果又不能令他滿意,他就會感覺很苦。只有放下執著,煩惱痛苦才會消失。
一個愚癡的人,你同他講話,就好像世人常說的「隔行如隔山」,你講你的,他執著他的。對于我們凡夫來講,每個人的觀點不同,看法也不一樣,但其實大家都是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上面的那一片天空,怎麼可能明白智者洞徹高遠的見地呢?
當然,不明白沒有關系,如果能夠聽得進去,知道學習,那也不錯。最怕的就是執著己見,自以為是,那就只好永遠做個苦惱的愚癡之人了。所以我們中國古人教導我們:「滿招損,謙受益」,永遠不要盲目自大,自以為是,永遠都要保持謙恭謹慎的學習態度。
要相信,我們每個人的自性當中,都是本具無量智慧德能的,只是妄想執著等習氣障礙了我們的自性,智慧顯現不出來。所以我們才要修行,修行就是修心,修心就是要回歸本來的自性,彰顯我們本具的智慧德能。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