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蜀漢開國元勛,他才華橫溢、謀略非凡。為人智慧謙和、寬宏大量;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被譽為千古名相。
唐代大詩人杜甫有一首七律《蜀相》,是歷代詠贊諸葛亮詩篇中的精品,堪稱絕唱,詩曰: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首詩抒發了,杜甫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對功業未遂的感慨。也就說,諸葛亮在歷代人們的心目中,都是一位賢良智慧的國家棟梁。
然而,有沒有誰想過,他雖不是一位佞臣,但應該是一位權臣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一出山,就被劉備封為軍師,建立蜀漢,封為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叫權。
那麼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其實諸葛亮的勢力就已遍布天下,大的嚇人,這一點《隆中對》早已暗示。
一、《隆中對》,時局分析
《隆中對》是三顧茅廬,建立蜀漢政權前期,諸葛亮為劉備謀劃最根本的戰略部署,并得到了一以貫之的堅定執行,才有了後來的蜀漢政權。
可是這段談話,也暴露了諸葛亮雖未出山,其勢力早已遍布天下,下面我們就《隆中對》剝絲抽繭,找出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諸葛亮開始對劉備說:
1、「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