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問題:「讀完余華的《活著》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高贊回答說:
「你說生活太苦,活著太累,讀完《活著》,心里一點委屈都沒有了。」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總有荒年和豐年。
余華在這本書中刻畫了一群悲苦交集的普通人,在低谷為底色的常態下,拼盡全力去生活。
如果你覺得生活很苦,讀讀《活著》里最經典的6句話,便能重獲前行的勇氣。
俗話說是笨鳥先飛,我還得笨鳥多飛
《活著》里福貴本是有錢人家的少爺,他整日游手好閑,醉心賭博,結果輸光了家產。
一家人從豪宅大院搬到了茅屋,他的父親因為接受不了現實很快去世,妻子家珍被老丈人強行押回了娘家。
看著家里的窮酸樣,他下決心要擔起責任,便租了五畝田。
從前走路都有人背著跑的福貴,哪里干過農活,只好學著村民的樣子一點點嘗試。
因為干活很慢,他就早起晚睡。
天亮時他已在地里干活,夜里就借著月光繼續堅持。
慢慢地,雖然也時常割破手腳,但干活利索許多。
為了生活,他種菜,種棉花,只要能掙錢養家,他什麼都愿意去做。
賣菜時,為了趕早賣上好價錢,他提前兩個時辰就出發;
聽到廣播說要下雨,他就會手腳麻利地在下雨前把棉花都摘完。
他從落魄街頭熬到了自給自足,靠的就是比別人多磨多練。
平凡中的我們,也一定會遇到無能為力的時候。
但只要我們愿意沉下心來錘煉自己,痛苦就不是束縛。
千錘百煉的堅持,總能熬出希望;日復一日的勤懇,必將收獲碩果。
再苦的境遇,多磨慢熬,日子也會好轉。
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別人的看法家珍從小出生在城里,是有錢人家的女兒,嫁給福貴后,日子過得并不舒心。
落魄前的福貴常年流連于風月場所,家珍雖然心有不滿,卻也不曾離棄。
福貴落魄后,她陪著他一起受苦。
即使被父親強制帶走,她也會在生完孩子后就回來,換上粗布衣裳和福貴一起勞作。
丈夫失蹤后,家珍更是一個人挑起了養家的重擔。
兩年后,福貴從戰場上撿了一條命回來,她沒有抱怨,只有心疼。
在外人看來,家珍傻到了極點,只有她自己知道福貴不是壞人,他總會擔起自己的責任。
楊絳說過: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小世界,只容得下自己的選擇。
無論生活如何,只要按照自己的心意來活,都是快樂的。
人與人之間的感受永遠不同,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冷暖自知。
擺脫別人的干擾,才能活出屬于自己的幸福。
好的人生,就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去體驗、去生活。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怎樣的人生才是幸福的?
走過半生,才領悟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鳳霞是福貴的女兒,小時候因為一次高燒成了啞巴。
雖然生活對她狠下毒手,但她卻覺得和家人在一起就很滿足。
她十二三歲時,家里太窮,父母決定把她送人。
被領走的那一天,哭不出聲音的鳳霞滿臉淚水,掙扎著去田埂上看爹爹最后一眼。
不久,因為想家,鳳霞深夜偷偷跑了回來。
再次被父親送回去時,她雖然心里不愿意,卻不哭不鬧懂事地跟著。
快到新家時,她睜大眼睛看著爹爹,滿眼不舍。
福貴也舍不得女兒了,背著她往回走,鳳霞就緊緊勾著父親的脖子,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作家吳淡如說:
「家的概念和貧富無關,和房子無關,它只和你生命的記憶,生命的感覺有關。」
人生一場,金錢、名利只是過眼云煙,到最后留得下的是家庭里幸福的點滴。
低谷時溫暖我們的心靈,疲憊時輸送能量,治愈著無根的旅人。
只要家人齊心共筑的港灣在,哪怕還在低谷,已有盔甲。
人生最大的福分就是,幸福有人同樂,苦難有人相守。
內心讓他真實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二喜是鳳霞的丈夫,天生偏頭,他知道自己天生缺陷,因此行事就比別人多幾分努力。
生存的磨難,讓二喜學會了很多技能,所有活他都練得跟別人一樣好。
哪怕是在屋頂翻茅草,他也干得出色:茅草扔過來,他就用腳一踢,再伸手穩穩接住,一點都不比別人遜色。
二喜的好心態讓他獲得了搬運工的職位,收入不錯。
他的樂觀,讓身邊人都將他當成正常人來看待。
缺憾并不影響他的出色,鳳霞一家都對他很滿意。
他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并積極生活。
心理學家榮格說:
「對于普通人來說,一生最重要的功課就是學會接受自己。」
一個人只有接納了自己,才有熱情為更好的生活而堅持。
人生本苦,倘若在自我懷疑中破罐子破摔,就再難走出生活的困頓。
接納自己,擺正心態,自己對了,世界就對了。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福貴被抓壯丁后,在死人堆里打滾,在炮彈聲中爭食都沒有破滅他細心捂著的希望。
剛開始,還有人空投大米來救援,他就好好吃飯保存實力。
後來沒柴火煮飯了,他就將一袋袋大米扛回來,鋪在坑道里好好睡上一覺。
空投改成餅之后,眾人爭搶得更激烈了,他搶不過別人,就收集一些爛鞋底生火煮飯。
他在低谷中給自己造夢,在戰壕里感恩一頓熱飯的溫暖,在尸體堆中慶幸活著的好運氣 。
被俘虜后,聽說能活著,他立馬又高興了。
後來他拿到盤纏立馬就走,餓了就買餅吃,困了就找平整的地面睡覺,將每一個眼前的日子都當末日來好好生活。
他從絕望中悟到了希望,珍惜著每一個當下,享受生活給予的微光。
當一個人在低谷中有勇氣好好生活,在絕望中尋找一切希望善待自己,人生無常不過是攔路的紙老虎。
既然無法躲避人生無常,那就 別懼怕它的張揚,善待當下,享受生活的恩賜。
「活著」在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這本書中沒有一個人擁有完美的生活,苦是全書的基調。
被苦難夾擊的福貴接受人生無常,但并不會被苦難壓垮,抓住一切機會給生活增添光彩。
他的一生都在重復著悲劇和痛苦,卻能直面過去,高歌向前。
家珍的婚姻生活是泡在苦水中的煎熬,她卻獲得了內心的愉悅,再苦也心有陽光。
鳳霞珍愛家人,哪怕失聰而被譏笑,也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
二喜明知自己有缺陷,也不卑不亢地接納自己,為家人遮風擋雨。
苦是人生常態,如果陷入苦中難以自拔,人生就黯然失色。
倘若在苦中加一點糖,生活也便多了幾分回甘的歡喜。
活著的意義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生活。
作家素黑在《好好修養愛》中這樣解釋「活著」:
「活著就是干活,活好每一天,每一刻,在生活細節里。」
若是人生常態,我們就將每一絲微光刻進細節,暖心保留。
在人生無常里扛起責任,接受現實給的一切,盡我們所能去用力生活。
我們在受傷后療愈,在苦日子里不退縮,不強求,成功了就獲得快樂,敗了會得到成長。
當我們懷著希望渡過低谷,剩下的就都是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