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讓男人們紛紛走向陣地,艾希禮奔赴戰場時,將懷有身孕的妻子梅蘭妮托付給斯嘉麗。
炮火連天,梅蘭妮即將臨盆。因為找不到醫生,斯嘉麗不得不大膽決定,親自給梅蘭妮接生。
幸運的是,母子二人均平安無事。
不幸的是,居住地隨時可能被炸毀,她們必須馬上逃離。
這時有人偷來了馬車,于是斯嘉麗載著梅蘭妮,連夜策馬狂奔,倉皇出逃。
整整一夜,斯嘉麗不敢喘息。她使勁揮動鞭子,穿越炮火,穿越封鎖地帶,直到黎明。
終于回到自己的故鄉,但處處都已遭到肆意踐踏,房屋被損毀,樹木被燒焦。
斯嘉麗好不容易搜尋到干癟的蘿卜、泛黃的空心菜和零落的棉豆,她挖了一籃子,晚餐有著落了。
挎著這一籃子東西,斯嘉麗知道,昔日慵懶奢華的生活永遠回不來了。
既然無路可退,不如勇往直前。
她暗暗發愿:「我要靠這些生活下去,渡過這次難關后,我從此再也不會挨餓。」
當騎兵闖入家宅,為了保住僅有的食物,斯嘉麗舉槍對準敵人,果敢地扣動了扳機。
暗夜里,她揮刀砍斷腐朽的棚柱,掩蓋埋尸的土坑。
白天,她彎下腰在地里采摘棉花,累到腰酸背痛。可是一想到棉花可以換回一點鈔票,她的心里就燃起了希望。
春耕的時節到了,越來越多的農活要忙,斯嘉麗的雙手布滿了粗糙的硬繭。
日復一日,莊園漸漸恢復生機,吃喝已不是問題。
戰爭終于結束了。殘酷的是,斯嘉麗須交付300金幣稅金,否則莊園將被他人占據。
走投無路之際,斯嘉麗違心地以婚姻作為交易,挽救了塔拉莊園。
盧梭說:「磨難,對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墳墓,而對于強者則是生發壯志的泥土。」
在人生的至暗時刻,與其埋怨或頹廢,不如武裝自己,學會自愈,在黑暗中堅持。
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所謂適者生存,就是你只有學會做命運的主宰者,讓自己一點點變得強大,才有足夠能力去抵擋風雨,擺脫困境。
越是經歷過狂風暴雨的舵手,越能夠在暗夜航行中沉著篤定。
人生所有經歷,都被賦予存在的意義。不論好的壞的,都是饋贈。
日子是自己的
不必活給別人看
斯嘉麗遺傳了父親的率真性情,她敢想敢做,我行我素。
一雙閃爍著綠色光芒的眼眸,不時透露出她狂熱叛逆的心思。
斯嘉麗敢于向艾希禮吐露心扉,訴說自己的真情,雖然遭到了艾希禮的拒絕。
第一任丈夫去世后不久,她不顧阻攔,身著黑色素服前往慈善舞會,遇見了欣賞她的瑞德。
瑞德成功到邀請斯嘉麗跳舞,斯嘉麗沉浸在舞曲中,全場側目嘩然。
可是,斯嘉麗感受到一種酣暢淋漓的痛快。
嫁給第二任丈夫后,她自主借錢買下鋸木廠,獨攬經營大權,懷有身孕,還不安分守己到處折騰,人們都覺得她太招搖。
但是精明能干的斯嘉麗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從此她再也不必為金錢煩憂。
既然沒有愛情,不如努力賺錢。
她和人人痛恨的人一起投資生意,全城都在議論她。她賺得越多,指責聲越多。
斯嘉麗心知肚明,但她全都不在乎。
或許,經歷過生死磨難之后,最能夠給予她安全感的,就是賺足夠的錢。
第二任丈夫去世后,她接受了瑞德的求婚。瑞德在戰時的投機行為早已引起公憤,斯嘉麗嫁給他,自然會挨罵。
斯嘉麗的嬤嬤忍不住痛斥那些人:「騾子配馬鞍!」
但是斯嘉麗照樣不在乎。
她住進了漂亮精致的屋子里,感受到無比的舒適愉悅,但她卻幾次三番忽視了瑞德的真心。
當她幡然醒悟,追悔自己弄丟了瑞德時,她想起苦難中無數次給她信念和支撐的故土。
她執意重回故土,尋找自我。
余華說:「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
很多時候,我們過得疲憊不堪,不是生活過于刻薄,而是我們內心在乎得太多。
為了取悅別人,最終委屈了自己。
一個人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而活,而不是為別人的言語負責。
寫在最后
斯佳麗坎坷曲折的經歷,戳痛了無數成年人的內心。
但她所經歷的這場漫長煎熬,正是促成她覺醒與蛻變的資本。
當痛苦難以承受、悲傷難以抑制時,你可以短暫喘息,但絕不能輕言放棄。
人生歷經風霜,才愈顯厚重;生命歷經滄桑,才愈顯豐盈。
每一個華麗轉身的背后,都是無數次咬緊牙關的堅持。
其實,你比自己想象中更勇敢、更堅強。
很欣賞書里的這句話:
「所有隨風而逝的都屬于昨天,所有歷經風雨留下來的,才是面向未來。」
不必糾結,不必彷徨。
只需努力地活在當下,因為真正的幸福不在別處,就在你手中,就在此時此刻。
昨日已逝,明日未知。
余生,愿你成為自己人生的擺渡人。心之所向見陽光,無所畏懼見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