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里有時終須有,
命里無時莫強求。
林語堂說:「弘一法師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前半生,他是世家公子,享盡人間繁華;
后半生,他卻遁入空門,常伴青燈古佛。
命運把他推上巔峰,又將他拋于谷底,讓他得到人人艷羨的一切,又讓他失去所有。
在這樣的大起大落中,他漸漸領悟到:
人這一生,就是悲欣交集的過程。
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實現,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圓滿。
人世間的大多數事物,我們只能暫時擁有。
明白了這一點,你也能放下執念,釋懷過往,和自己達成真正的和解。
1
不適合你的關系,強留不住
正所謂:「人間枝頭,各自乘流。」
每個人都會因為不同的際遇,奔赴各自的人生渡口。
李叔同也不例外。
1898年10月,變法風潮失敗,李叔同被迫舉家遷往上海。
在那里,他結識了人生中最好的朋友——許幻園。
兩人常常聚在一起,吟風詠月、喝酒賦詩。
在李叔同困難的時候,許幻園還專門留出自家一個院子給他居住。
可在現實面前,再深的情誼,也終會出現裂隙。
1914年,一場政變引發了金融震蕩,許幻園萬貫家財,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自此之后,兩人在志向上出現了分歧。
許幻園不甘平庸,不愿就此淪為草芥,決定進京謀生;
李叔同則安于淡泊,留在原地,繼續任職教員。
在一個大雪天,許幻園在李叔同家門外喊道:「我破產了,就此別過。」
此后,兩人再未見過面。
正所謂:「與君同舟渡,達岸各自歸。」
世間的感情,大多如此。
人們會因志趣相同而走在一起,最終也會因為追求各異而相忘于江湖。
魯迅和胡適曾在一起工作,因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新文化運動初期,他們成了彼此欣賞、親密無間的戰友。
工作上,兩人經常書信往來,討論時事,力挺對方的新作。
平日里,魯迅還會邀請胡適到家中閑聊,品嘗自己夫人親手做的飯菜。
但由于對時局看法不一,兩人開始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魯迅觀點激進,主張用暴力變革推動社會發展;胡適偏向保守,認為還是要走改良的道路。
後來,胡適為實現自己的治國理想,見了廢帝溥儀。
魯迅得知后大怒,毫不留情地斥責他「出賣靈魂」,并多次公開嘲諷對方。
兩人最終漸行漸遠,不再往來。
電影《山河故人》中寫道:「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要分開。」
年輕時,我們也曾經幻想遇見便是永遠。
後來才明白,一段長久的感情除了有乍見之歡,更需要觀念相合,步調一致。
可能是因為他抱負不凡,想去遠方闖蕩;你卻與世無爭,享受當下的舒適。
可能是因為他憤世嫉俗,尋求極致的靈魂;你卻溫和包容,追求平和的思想。
正所謂:「志向各異,行不同路。」
人與人一旦變得不再契合,關系就注定會慢慢疏離。
面對離開,微笑著揮手道別,就是對彼此最大的尊重。
2
不屬于你的東西,強求不來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的一個富商家庭,師從名士,文采斐然。
同那時眾多的文人一樣,他從小便立志要通過科舉取仕。
然而,他的考試之路卻一波三折。
18歲時,他參加了儒學考試,名落孫山。
19歲時,他二次考試,依舊無果。
後來,因為家中變故,他帶著母親和家眷移居上海,但這并沒有影響到他的決心。
23歲時,他再一次鼓足勇氣,參加了浙江省的鄉試,還是不中。
面對三次落敗,起初李叔同也耿耿于懷,心生不平。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