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常常不由自主地發脾氣?
反思自己,好像是這樣。有時在外面吃飯,我會因為一些小的矛盾與人爭吵;有時,我會忍不住大聲呵斥孩子,但過后又特別后悔。
好似這一生,我都在發脾氣中度過。
人們常常說,女人嘛,就愛發脾氣,特別是到了更年期。而有時我也會反駁道,男人不也愛發脾氣嗎?
那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發脾氣是自己不由自主做出來的?還是故意而為之?
前些日子,一位朋友向我訴苦,她說自己最近一段時間總愛發火,在家與老公吵架,在外又與陌生人吵架,有時還會拿孩子出氣。
她哭著問我,這樣的自己是不是得病了?
我先是安慰了她幾句,然后問她,發脾氣是不是自己故意為之的?
她擺擺手,帶著委屈說,怎麼會是故意的,很多時候我都是控制不住自己就發了脾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我笑了笑,打斷了她的說話,一口咬定這就是她故意為之的。
朋友很是不解,接著告訴我,有一次她在外面吃火鍋,服務員端著滿是油漬的盤子從旁邊路過,一不小心就掉在了她的身上,把她身上那件新買的衣裳搞臟了。
朋友忍不住大發雷霆,平時她很少在公共場合這樣大聲喧嘩,但今天她憤怒的聲音幾乎傳遍了火鍋店的每一個角落里。
然后接著反問我:難道我是故意這樣的嗎?肯定是那一秒鐘沒能忍住心中的怒火才會大聲喧嘩。
我呵呵笑道,依然堅持著自己的觀點,對她說道:「你大發雷霆,不是因為你控制不住自己,而是因為你為了達成某種目的」。
朋友依然很疑惑,甚至都快對我發脾氣了,我才慢慢向她道明緣由。
阿德勒曾在他的哲學課里這樣說道:「憤怒都是捏造出來的」。
阿德勒在哲學課里采用對話的形式,說明了情緒只是達成目的的一種手段。
現在,我們回到剛才我朋友所經歷的這件事情上去做分析。
首先,她在服務員弄臟她衣服這件事情上發火,其實并非是她控制不住自己,換句話說就是,她并不是因為受「怒氣」支配而大發雷霆,而是為了大發雷霆而去制造「怒氣」。
她大發雷霆的目的是,去震懾住這個弄臟她衣服的服務員,進而使這位服務員可以認真聽進她的話。
其實,也可以換種思維去看待問題。相反,如果她用講道理的方式去告知服務員,服務員也可能會誠懇地向她道歉并用抹布為她擦拭。
但朋友覺得講道理的方式太過麻煩,所以才想用更加便捷的方式使并不抵抗的對方屈服。所以,她采用了怒火的方式。
阿德勒在《被討厭的勇氣》這部書中講到了一個哲學方面的小故事。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母親正在大聲與女兒爭吵,突然電話鈴聲響了,「喂喂喂......」母親用不耐煩的語氣接起電話,聲音中依然帶著一絲怒氣。
可打電話的是女兒學校的班主任,意識到這一點后,母親立馬平復了心情,變得彬彬有禮,用客客氣氣的語氣與班主任交談了足足五分鐘才掛斷電話,隨后又開始怒斥女兒。
是的,憤怒的確是一瞬間的感情。但從這則故事中可以看出,所謂的憤怒只不過是一種「可收可放」的手段而已,她既可以在接聽電話后立馬轉變情緒,也可以在掛斷電話后繼續呵斥女兒。
這說明了她并不是因為怒氣而大發雷霆,只不過是為了大發雷霆去震懾住女兒,進而希望女兒認真聽她的話,才采用了發脾氣的方式。
希望女兒聽她的話,則是目的。
有時,我們會利用怒氣顯示地位,從而達到震懾作用,而被壓迫者因為愧疚或害怕而順從你的意思,這會使壓迫者得利。
有時情緒也是一種手段。
所以,當你發現身邊的人突然發脾氣,不一定就是無能的表現,這只是因為他想達成某種目的。
當然,我們也不一定要去包容,我們可以去看這樣的目的是否合理,是否我們本身的問題,如果是這樣的,那可以試著包容,然后改變自己。
朋友聽完我的解釋,也豁然開朗,但她也反思了自己的一些問題,并表示以后不能為了達到目的就隨意發火。
凡事有個度,總是好的。朋友,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