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作家特德·摩根曾這樣評價毛姆:
「毛姆是下述一切的總和:一個孤僻的孩子,一個醫學院的學生,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小說家,一個巴黎的放蕩不羈的浪子,一個成功的倫敦西區戲劇家……」
他被譽為「英國當代的狄更斯」,雖然低調毒舌,卻又有著自己的情懷。
他寫《面紗》,明線討論的是愛情,實則剖析的是人性的殘酷和不堪;
他寫《月亮與六便士》,淺顯地說,是一個拋棄眼前茍且追求夢想的故事。
實際是,現實碎了一地;明月,遙不可及。
這個最會講故事的作家,用刀鋒一般的文字劃開人的內心。
他的每一處落筆,都值得我們深思。
錢能給人帶來世上最最寶貴的東西,就是不求人。——《刀鋒》
你有沒有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
如果你缺錢了,有人愿意借給你嗎?
如果你遇上事情了,想找人幫忙,有人愿意幫嗎?
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你終會明白,求人如吞三尺劍,靠人如上九重天。
這個世界是很現實的,你低聲下氣求人,別人未必肯出手相助;
別人今天拍著腦袋答應你的事情,明天說不定轉頭就忘了;
說到底,風雨路上,能活成一棵樹,千萬不要做一棵藤。
指望別人,永遠不如你自己強大、兜里有錢。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偏偏那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般慌張,保老人安康,兒女入得學堂。
所以,能賺錢的時候,別矯情。
你賺到手上的每一分錢,都能讓你少看一次別人的臉色,多一分面對生活的底氣。
你唯有拼盡全力,才不會無能為力。
為了使靈魂寧靜,一個人每天要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月亮和六便士》
古代有一種修行方式,叫做「苦行僧」。
這些僧人往往要忍受常人認為最痛苦的事,從而去獲得精神的自由和靈魂的解脫。
人生亦如苦行。一個人想要變好、日子變充實,就必須每天堅持做一些困難且上進的事。
比如進行艱苦的身體鍛煉,逼自己讀更多的書……這樣,才能打破現狀,獲得技能上的進步,思維上的開闊,心智上的成熟。
而這些,才是對你一生都有益的東西。
蘇格拉底曾說: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快樂的豬,一種是痛苦的人。」
懶惰是人的天性,誰都喜歡享樂。
但你若能主動跨出舒適圈,多做不喜歡但應該做的事,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等你年事稍長,就會發現,要使世界成為一個尚可容忍的生活場所,首先得承認人類的自私是不可避免的。——《人性的枷鎖》
心理學上有一個「焦點效應」:
即一個正常人,往往會高估周圍人對自己的關注度,而實際上在別人眼中,你并沒有那麼重要。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