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曾經這樣評價《邊城》:「它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
小說中,沈從文借翠翠的愛情故事,描繪了美輪美奐的湘西「桃花源」,令無數人心生向往。
然而在濃郁的湘西風情背后,是沈從文飽蘸生活的辛酸,勾勒出負重前行的眾生相。
愛而不得,生活艱辛,天災人禍……重重苦難交織成一張詭異的大網,將人們籠罩其中,肆意蹂躪。
生而為人,誰又能逃得過命運這張大網無情的擺布?
翻開這本薄薄的書,百年前的故事依然歷歷在目,扣人心弦。
老船夫的傷痛,翠翠的心事,天保的死亡,讓我們感嘆人生無常,生而不易。
面對命運的百般摧殘,人們用盡所有力氣,與之搏斗。
直至越過苦難的山丘才發現,那些過不去的種種艱辛,終如夢幻泡影,沒有什麼不能釋懷。
1
釋懷苦難
故事發生在川湘交界處一個叫「茶峒」的地方,那里有一條小溪,溪邊有白塔,塔下有人家。
70多歲的老船夫和孫女翠翠就生活在溪邊,靠管理渡船為生。
老船夫為人忠厚實在,但好人命運多舛,從未得到老天的厚待。
15年前,老船夫的獨生女兒,在一次歌會中和茶峒軍人相識相愛,兩人偷嘗禁果后,女兒懷上了孩子。
女孩未出閣就有身孕,這將被當地民風所不容。
軍人想帶著船夫女兒遠走高飛,但又覺得逃跑會玷污了軍人的名譽。
思來想去,他們相約以死殉情,共赴黃泉。
軍人首先服毒自盡,女兒待生下孩子后,也殉情而亡。
面對女兒的尸骨,老船夫痛苦欲絕,一瞬間整個人都失去了光澤。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