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女性主義和女權,就一定要提及波伏娃寫的《第二性》。這本書裡有一句話:「女性不是天生的,是被塑造出來的。」
直到現在,女性的處境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仍然有不少女性依舊受家庭、社會、職場等各方面的影響,面臨著巨大的性別差距。
《醒來的女性》這本書的作者瑪麗蓮·弗倫奇,她深受波伏娃的影響,一生都在研究女性話題,不斷地為女性權益發聲。
瑪麗蓮·弗倫奇出生在布魯克林,她從小熱愛寫作,十歲開始就創作了詩歌和短篇小說。1964年,她考入哈佛大學之後,卻因為丈夫反對她的寫作事業而選擇離婚。在獲得博士學位後的第五年,也就是1977年,瑪麗蓮成功出版了《醒來的女性》這本書,從此一舉成名。
《醒來的女性》的內容主要以米拉的生活軌跡為中心,向我們展示了一部女性心靈成長史。今天,書君跟大家一起透過米拉的眼睛,去看看普通女性在家庭和婚姻中得到什麼樣的成長和蛻變。
不甘被角色枷鎖束縛,讓她成為「異類」
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女性最常見的職業就是「打字員」,人生的主題就是「家庭」。
故事的主人公米拉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她從小喜歡讀書,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可是,米拉的父母很傳統,並不希望她那麼「另類」,他們期望她和當時別的女孩一樣,上完學就去當個「打字員」,然後結婚生子,做一個賢妻良母。
可是,米拉並不想當乖乖女,聽父母的話去過那種看似幸福卻讓自己逐步陷入崩潰的「幸福家庭生活」。
于是,米拉決定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在學校,她比同齡人早學完課本上的內容,跳級到高年級讀書。然而因為年紀小不合群,米拉只好選擇整天待在圖書館,閱讀各種書籍。
隨著讀的書越來越多,米拉發現女性受到各種限制,不能自由地主宰自己的生活,只能在家相夫教子。
其實,在性別上,男和女只是一個名詞,女性的理想、價值,不應該被忽視。
書君認為性別差異從來不是成功的條件或者壁壘,保持熱愛、努力和堅持的精神,女性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價值。
婚姻,不是永恆的避風港
十九歲的米拉與一個男生墜入了愛河,但是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她拒絕與男朋友發生關係。
米拉的男朋友因為這個原因而逐漸與她疏遠。一開始米拉不知道男朋友疏遠自己的原因,直到她獨自去酒吧跳舞。
那一次,米拉差點遭遇到不好的事情,她才真正意識到這個社會對女性的惡意。
為了能夠在這樣一個男權社會中獨自生活,米拉聽從父母的安排,嫁給了父母朋友的兒子,從此陷入了她曾經拼命抵抗的家庭主婦生活。
然而,婚姻從來不能保障任何東西,包括愛情。同樣婚姻避不開生活的煩惱和苦楚,唯有兩個人的共同堅守和成長,才能抵禦人生的風雨。
米拉的婚姻讓書君想起了《三十而已》中的鐘曉芹和陳嶼。他們兩人抱著不同的結婚目的而走進婚姻。陳嶼結婚是為了逃避生活壓力去找一個經濟適用的乖女孩,而鐘曉芹結婚是因為她的年齡和家裡的催婚。
他們以為結婚了,就可以逃避外界帶來的這些壓力。事實上並非如此,婚後的兩人不懂得互相溝通,對彼此的生活安排沒有一個規劃。時間長了,兩人之間就產生了隔閡。到最後,因為彼此的三觀和興趣不同,兩人以離婚收場。
書君認為婚姻不是避風港。如果沖著找個避風港灣走進婚姻,註定會失望。
好的婚姻是靠兩個人互相成就的,一味的依賴對方,圍牆變「危牆」。所以,聰明的女人對婚姻有正確的認識,完美的婚姻不是逃避問題,而是需要兩個人一起經營,解決問題,這樣做才能把婚姻維持下去。
家庭,不是失去自我的藉口
對米拉來說,婚姻是一次重大的改變。結婚後,米拉離開了父母,投入了新的生活。她為了讓丈夫順利畢業,放棄了自己的學業,找了一份「打字員」的工作。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做家務、做飯和照顧丈夫的日常起居。
然而,當米拉因為意外懷孕而辭去工作的時候,卻被丈夫指責耽誤他的學業,甚至孩子的身世也遭到丈夫的懷疑。
當家庭成為女人的唯一評級標準,並且無法實現獨立的時候,女人就會處于被動的地位。
前段時間,王力宏和李靚蕾的離婚風波頻頻上熱搜。李靚蕾的全職太太生活告訴我們一個事實,作為一名高知女性在婚後放棄事業,選擇回歸家庭,這樣的全職人生很容易崩塌。因為她所擁有的優秀能力不僅沒有在家庭裡得到充分的發揮,還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無數女人在婚姻和家庭中失去自我,也許不是出于本意,卻在現實的壓力面前一步步陷入其中。
書君認為一個失去自我的人是痛苦的,痛苦也許並不在于「失去自我」本身,而是失去自我所帶來更多的婚姻問題和矛盾。
任何時候,女性都不能忘記自己的價值。不要把家庭當做自己的愛和安全感的唯一來源,人生一定還有更大的世界等待我們去發現,去了解。
保持興趣和熱愛,真誠對待他人,在付出的同時建立自我價值的認同感,這樣才會擁有一個豐盈的自我。
自我覺醒,走出屬于自己的人生
隨著米拉的丈夫參加工作後的家庭收入增加,米拉一家的生活條件得到大大的改善。當米拉以為自己就要從家庭瑣事中緩過來的時候,卻意外得知丈夫背叛了婚姻。儘管她是一個好妻子、好母親,為家庭付出了很多,但依舊留不住去意已決的丈夫。
以依附心態走入婚姻的女性,以成全對方的人生為自己的理想,最終註定只會讓自己陷入迷茫與痛苦。
離婚後的米拉,消極了一段時間,然後在朋友的鼓勵下重返大學校園學習,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學校裡,米拉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她和這些朋友經常聚集在一起討論社會上的各種問題,也就在這個時候,米拉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開始正視自己內心的需求,她的大腦開始為她真正在意的事情運轉,努力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比如,米拉重新開始談戀愛,還有在面對教育問題的時候,與孩子們進行真誠的溝通,兩個孩子也因此跟她的關係變得好了起來。
米拉的覺醒,讓她終于從婚姻的泥沼中真正地走了出來,明白了女性的地位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
書君很贊同米拉這個想法。女性最大的魅力不是溫順柔弱,而是內心強大,堅守自我,不給自己的人生設限。
楊瀾曾經說過:「比起走入他人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打開自己的世界。」
曾經,楊瀾在一次採訪中講到網路上對一些女性封以「王」、「姐」、「皇」等稱號的看法。她認為這些稱號與歷史上女性一直被貶低和邊緣化的原因有關。她覺得女性的覺醒是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她們不需要通過盛勢淩人去表達自己對平等和尊重的渴望。
每一位女性,不能因為性別差別去特意強大自我,證明女性應享有的平等和尊重。
書君認為女性的覺醒就是要懂得尊重自己的感受,是向內找到屬于自己的聲音和需求。人生在世,活得開心自由,坦然面對真實的自我,享受生活的種種美好才最為重要。
女性覺醒,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英國女作家伍爾芙曾說過:「 每個人都有一個可以成為自己的平等機會。因此,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身為女性可以很普通,但也可以很自信。只要懂得不斷地突破自我,以睿智的眼光看待未來,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只要你學會肯定自己,勇敢地做自己,不被外界的一言一語所束縛,就能活出自己的模樣,成就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