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女性主義和女權,就一定要提及波伏娃寫的《第二性》。這本書裡有一句話:「女性不是天生的,是被塑造出來的。」
直到現在,女性的處境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仍然有不少女性依舊受家庭、社會、職場等各方面的影響,面臨著巨大的性別差距。
《醒來的女性》這本書的作者瑪麗蓮·弗倫奇,她深受波伏娃的影響,一生都在研究女性話題,不斷地為女性權益發聲。
瑪麗蓮·弗倫奇出生在布魯克林,她從小熱愛寫作,十歲開始就創作了詩歌和短篇小說。1964年,她考入哈佛大學之後,卻因為丈夫反對她的寫作事業而選擇離婚。在獲得博士學位後的第五年,也就是1977年,瑪麗蓮成功出版了《醒來的女性》這本書,從此一舉成名。
《醒來的女性》的內容主要以米拉的生活軌跡為中心,向我們展示了一部女性心靈成長史。今天,書君跟大家一起透過米拉的眼睛,去看看普通女性在家庭和婚姻中得到什麼樣的成長和蛻變。
不甘被角色枷鎖束縛,讓她成為「異類」
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女性最常見的職業就是「打字員」,人生的主題就是「家庭」。
故事的主人公米拉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她從小喜歡讀書,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可是,米拉的父母很傳統,並不希望她那麼「另類」,他們期望她和當時別的女孩一樣,上完學就去當個「打字員」
可是,米拉並不想當乖乖女,聽父母的話去過那種看似幸福卻讓自己逐步陷入崩潰的「幸福家庭生活」。
于是,米拉決定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在學校,她比同齡人早學完課本上的內容,跳級到高年級讀書。然而因為年紀小不合群,米拉只好選擇整天待在圖書館,閱讀各種書籍。
隨著讀的書越來越多,米拉發現女性受到各種限制,不能自由地主宰自己的生活,只能在家相夫教子。
其實,在性別上,男和女只是一個名詞,女性的理想、價值,不應該被忽視。
書君認為性別差異從來不是成功的條件或者壁壘,保持熱愛、努力和堅持的精神,女性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價值。
婚姻,不是永恆的避風港
十九歲的米拉與一個男生墜入了愛河,但是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她拒絕與男朋友發生關係。
米拉的男朋友因為這個原因而逐漸與她疏遠。一開始米拉不知道男朋友疏遠自己的原因,直到她獨自去酒吧跳舞。
那一次,米拉差點遭遇到不好的事情,她才真正意識到這個社會對女性的惡意。
為了能夠在這樣一個男權社會中獨自生活,米拉聽從父母的安排,嫁給了父母朋友的兒子,從此陷入了她曾經拼命抵抗的家庭主婦生活。
然而,婚姻從來不能保障任何東西,包括愛情。同樣婚姻避不開生活的煩惱和苦楚,唯有兩個人的共同堅守和成長,才能抵禦人生的風雨。
米拉的婚姻讓書君想起了《三十而已》中的鐘曉芹和陳嶼。他們兩人抱著不同的結婚目的而走進婚姻。陳嶼結婚是為了逃避生活壓力去找一個經濟適用的乖女孩,而鐘曉芹結婚是因為她的年齡和家裡的催婚。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