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語錄
情感百態
老年生活
奇聞趣事
動物社
熱點新聞
俄羅斯新聞
古裝資訊
老照片
字母圈
國畫
體育競技
創業職場
科技遊戲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生活常識
奇趣
装修
旅行風光
歌曲明星
美妝時尚
星座课堂
軍事
明星
影視新聞
趣味測試
養魚
大马新闻
健身達人
美食菜譜
萌寵樂園
历史故事
國際新聞
金庸故事
健康養生
歐洲王室
植物
搞笑故事
设计
酷車
歷史趣聞
獅城資訊
育兒分享
娛樂明星
插畫趣聞
生活小妙招
動漫影音
搞笑貼圖
毛孩
日本印象
手工DIY
全部
    
魯迅離世87周年,他這10句話,揭露人性真相,字字誅心
2023/11/15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于上海逝世。

魯迅先生為拯救民族精神,棄醫從文,用筆寫下他的控訴與批判,促進了人們的覺醒。

少年時讀不懂魯迅,稱他的文章為「噩夢」,所謂「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

可多年過去,歷經生活種種,再讀魯迅,發現他講的不僅僅是故事,更是人性。

適逢魯迅先生逝世87周年,我們給大家帶來他筆下最犀利的10句話。

寥寥數語,便把人性扒光,字字誅心。

01

豐子愷有一幅《賣羊圖》,畫作初成時,有老農告訴他,不需要給所有羊都畫上繩子。

豐子愷不解,老農說:「一條繩子就夠了,前頭牽了一只羊走,后面的羊都會跟著走。」

正應了魯迅說的那句:「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所謂的合群,其實只是被平庸同質化。

到頭來,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失去自己的方向。

真正的強者總是選擇獨行,他們的目標清晰,不必從群體中尋求歸屬感。

隔絕了外界的干擾,反而更能全神貫注;

屏蔽了別人的聲音,反而更能一往無前。

一個人的強大,往往來自他的孤獨。

02

中唐時期,李白的詩遭到主流文人的貶損。

仿佛誰把貶低李白的文章作得好,誰的文學造詣就在李白之上。

于是那些所謂的才子就拿著放大鏡去挑李白詩的毛病,詩挑不出來刺,就去編派他的私德問題。

韓愈面對這群沽名釣譽之人,憤然寫下: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

自古以來,面對比自己優秀的存在,「蒼蠅」的第一反應必然是尋找其缺陷和弱點。

一旦發現,就像找到了蛋縫一般,興高采烈地宣布:他也不過如此!

沒有誰是完美的。霍金全身癱瘓,貝多芬雙耳失聰,張海迪肢體殘障……但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形象和成就。

反倒是那些通過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人,即便把自己抬得再高,也還是像蒼蠅一樣讓人厭煩。

03

「天上的繁星數得清,自己臉上的煤煙卻看不見。」

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習慣用雙眼盯著別人,卻常常忘記審視自我。

在中國現代作家中,沒有一位能像魯迅這樣對人性的批判做到如此犀利而又深刻的。

若魯迅只會批判別人、評論時事,必然不能達到今天這樣的文學地位。

他多次在作品中毫不留情地批判、反思自己。

人不能自省,就如籠中困獸,固步自封。

欲破籠而出,應鏡鑒自身。

行有不得時,多反思自己,是我們一生的必修課。

04

籠中鳥羨慕外面的自由,籠外鳥羨慕籠中食物充足,于是兩只鳥互換了身份。

但是很快兩只鳥都死了,一只因為饑餓,一只因為抑郁。

人生萬象,各有悲歡。

任何一種生活,任何一個選擇,都要付出代價。

想要穩定,就要戴上枷鎖;想要自由,就要承擔風險。

季羨林先生曾說:「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

沒有完美的人生,也沒有完美的選擇。

選擇安穩,便順其自然,顧好眼前的三餐四季;選擇自由,便努力拼搏,翱翔于九天之上。

生活終歸是屬于自己的一場盛宴,做出選擇后并堅定地走下去,才能讓自己不枉此生。

05

蔡瀾參加《我們的師父》時,有一位年輕歌手問他:「如果網上有人隨意地去謾罵你,如何反擊?」

蔡瀾回答得十分干脆:「對對方最大的侮辱就是不回答。你走路看到一坨狗屎,你會不會拿一塊石頭去扔他呢?」

爭吵是一種反擊,糾纏也是一種反擊。

但唯有沉默才是最高級的反擊。

沒有什麼比沉默更能代表一個人內心的不屑。

在別人嘲笑你時,你的不理不睬,反倒會讓對方無地自容;

在他人無腦發言時,你沉默中的涵養,也可盡顯自身的情商。

碰到爛人爛事,不必糾纏,不必爭執。

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態度。

06

有人說,所謂世故圓滑,并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

深于世故固然能讓你在生活中獲得一些便利。

但只有在參透人性后,仍然選擇保留一份天真,守護靈魂的美好與單純,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特殊時期,錢鍾書被通知參加國宴。

一般人接到通知,都是受寵若驚。

錢老卻說:「我不去,我很忙。」

有人替他打圓場說:「那可不可以說你身體不好,起不來?」

錢老依然堅持:「不不不,我身體很好。就是我很忙,我不去。」

錢老一生歷經磨難,卻始終沒被世事磨平自己的棱角,不曾變得圓滑。

人生如逆旅,但越難,越不可隨波逐流。

千帆閱盡卻保有底線,看盡世事仍守得住自己,是做人最高明的境界。

07

魯迅在《而已集》里寫過這樣一段話: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

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初讀時覺得殘酷,但越長大越明白:這世上不存在感同身受,人情冷暖只有自己知曉,世態炎涼才是生活日常。

在你眼里猶如天塌下一般的大事,在別人眼里或許不值一提。

一味向別人訴苦,換來的只有敷衍與冷漠,同時也會讓自己深陷痛苦的漩渦。

企求別人感同身受,永遠不如自己默默療傷。

在黑暗無助的時光里,不哭不鬧,暗自堅強,等待天明,才是成年人該有的姿態。

08

魯迅在《阿Q正傳》中塑造了一個典型的欺軟怕硬的形象——阿Q。

面對趙太爺的欺凌,他唯唯諾諾;面對未莊人的捉弄,他自輕自賤。

可一旦遇到比自己還瘦弱的小D,他一下子就高大了起來,挽起袖子就打。

看見落單的小尼姑,更是要調戲一番,滿足其虛榮心。

這像極了生活中很多沒本事的人,在外不如意,大氣不敢出,回到家中卻向著孩子伴侶大吼大叫。

而真正的強者,絕不會媚上欺下,必然是懷著 「在人之上,把別人當人;在人之下,把自己當人」的態度處世。

所謂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面對弱者,應少一些自狂、暴戾,多一些憐憫、愛心,將心比心。這是一種善良,更是一種境界。

09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經常性遇人不淑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點贊最高的回答:「人這輩子,誰沒遇見過幾個人渣。但是經常遇人不淑,你就要自我反省一下。 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自己創造了自己的經歷。你是誰,才會遇見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磁場,吸引著磁場相同的人。

你溫柔善良,朋友大都謙遜儒雅;你勤奮努力,身邊都是積極向上的人。

海闊自有百川聚,梧高才有鳳凰棲。

想遇見更好的人,就先沉淀下來,修煉好自己的真本事。

當你努力又上進,溫暖又善良,所有的美好,都會如約而至。

10

蕭紅曾在《回憶魯迅先生》里寫道:「魯迅先生家客人很少,幾乎沒有。」

即便不得已參加宴會,魯迅也總是保持沉默,不愿往人堆中湊。

當時有人譏諷魯迅,說他是用筆的巨人,用口的侏儒。

其實不然,這種沉默是看輕得失、看淡世事的通透。

所謂高山不語,靜水流深。

某種意義上,安靜本身就是一種實力的象征。

他們內心自有一份沉靜,不期待外界的認可,不必從群體中尋求歸屬。

而是把寶貴的心力用來應對生活,用心經營自我。

當一個人能過濾掉生活的繁雜,內心不淺薄,思想不盲從,就能在世間活得特立獨行,自由而清醒。

11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時至今日大家還對魯迅那麼推崇?」

一個高贊回答說: 「因為他文章里的人和事,從來沒有走遠過。」

魯迅已離世87年,但他筆下那些精辟而深刻的話語,依舊振聾發聵。

他的文字根植于人性,揭露了人性中最陰暗的一面。但是他也在憤怒之中吶喊: 要醒來,要改變!

如先生所言:擺脫冷氣,向上走;照亮自己,亦照亮別人。

若你遇事煩躁,活得不快樂,不是智慧不夠,而是「心力不足」
2023/12/02
孔子四則說話之道,一生所悟,多年感懷,開悟無數人!
2023/12/02
《紅樓夢》:做人做事,務必懂這3個道理
2023/12/02
司馬懿:男人欲成大器,能力次之,悟透這九大厚黑智慧,少走彎路
2023/12/02
司馬懿:人這一生最怕擁有3種能力
2023/12/02
林徽因: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
2023/12/02
張愛玲說過: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我們終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天
2023/12/02
楊絳:苦過才是生活,熬過才是日子
2023/12/02
一代賢后劉娥:女人的格局,決定了她的結局
2023/12/02
讀懂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你就明白了孤獨、無常、命運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