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詩曰:「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職場上,每個人都想平步青云;職場外,很多人都在羨慕職場。
既然我們無法擺脫世俗的功名,那麼就應該學會一些追逐功名的方法,而不單純是羨慕和嫉妒別人。
關系學大師卡耐基說過:「專業的技術是硬本領,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交際本領則是軟本領。」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處理職場關系,讓自己的職業生涯,越走越順。
02第一,上級和下級,是彼此依附的關系。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如果一個上級,失去了下級的擁護,那麼他還會是上級嗎?不過是孤零零的一個普通人而已。
如果一個下級失去了上級的欣賞,那他就會失去自己的位置,就算他才高八斗,也沒有用武之地,和赤手空拳沒有什麼兩樣。
《資治通鑒》里有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戰國時,楚宣王任用昭奚恤為國相。昭奚恤盡量擴展自己的勢力,不允許別人向楚宣王進言。
大臣江乙對楚宣王說:「有人養了一條狗,把門都堵住了。現在,昭奚恤就是這樣的,擋住來我來見你啊。」
楚宣王馬上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回復:「以后我要聽兩面的意見。」
當一個上級聽不到下級的聲音的時候,說明上級被孤立了,或者是上級變得專橫武斷,自己把自己孤立了。
再往前說,楚莊王在任的時候,啟用了孫叔敖。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爭艷才是。
真正聰明的人,擁有的位置越高,越謙卑。他把手下的人、最底層的人,當成自己的衣食父母。
如果你懂得「依附關系」,和誰打交道,都不會有偏見,而是借用對方的長處,來成全更好的自己。
03第二,圈子內部,是互相渲染的關系。
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職場就是一個大集體,待的時間長了,你就會被同化。能夠一直「獨樹一幟」的人,是不常見的。
從一個大集體之中,又可以分成很多的「圈子」。比方說,一個單位有幾百個人,他們不會坐在同一間屋子里辦公,而是分別坐在很多間辦公室里。一個辦公室就是一個圈子。另外,也有一些人,為了某種利益,單獨拉小圈子。
《呂氏春秋》里有這樣的描述:武王和姜太公、周公旦建立了圈子,互相渲染,他們成功了;周幽王和虢公鼓、祭公敦建立了圈子,結果弄丟了國家,被人恥笑。
所以說,渲染要有尺度,要恰到好處。
孔子收了上千名弟子,其中出類拔萃的有子貢、曾子等。後來,吳起拜曾子為師;田子方拜子貢為師......子子孫孫,都受到了孔子的渲染,因此名揚天下。
以此可見,人與人之間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有句話說得好:「不屬于我的傘,寧愿淋雨走路;不屬于我的菜,不動筷子。」
跟對人,走對路,你就能風生水起。
舉個例子:我的一個朋友小春,在本地一家汽配廠打工。一開始,他在流水線上,做著最普通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他主動加入了焊工班,開始學習焊接技術。三年過后,他就變成了焊工。又過了五年,他離開汽配廠,自己開了一家電焊店,還帶了兩個學徒,月收入過萬。
從一個圈子,進入另一個圈子,并且把每一個圈子的優點都學會。這樣的話,就可以讓自己步步為贏。
很多人加入圈子之后,就是吃吃喝喝,以為圈子里的某位上司,會高看自己。事實上,加入圈子是接受渲染,為了讓自己更完美,最后,還得靠自己。
04第三,人與制度之間,是互相制約的關系。
很多單位存在管理難題。不是他們的制度和規則不完善,而是很難執行下去。因為大家相處的時間長了,會有感情。
礙于情面,就不能對遲到早退的員工進行處罰了,對不按時完成任務的員工,也只能網開一面。
處理好人與制度的關系,制度才不會失效。
《呂氏春秋》里記載,墨家的大人物腹䵍居住在秦國。他的兒子做了犯法的事情,應該處以極刑。秦惠王說:「腹䵍啊,你就這麼一個兒子,并且年紀也不小了。這次就不處理你的兒子了。」
腹䵍拒絕了秦惠王的好意,說:「謝謝恩賜,但是我不能違背墨家的規矩,不能包庇罪人。」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樣的規則能夠順利執行,那麼你就會主動約束自己,并且接受同伴的監督,從而變成自律的人。
當然,你也可以用制度去約束身邊的人,只要尺度得當,就是治病救人。那些不愿意約束的人,是不值得你交往和高看的。
05卡耐基說過:「盡量在舒適的情況下工作,記住,身體的緊張會制造肩痛和精神疲勞。」
好的環境,會讓你順勢而為;好的關系,可以推波助瀾。
職場上,每個人都盯著利益,因此競爭非常強烈。但是你還得騰出時間,去爭奪「關系」,讓周圍的人,都舉薦你。
當然,你在搞好關系的時候,還要把握分寸。關系過好,彼此都不舒服。
搞好關系,不是唯唯諾諾,而是在人群中,找到立足點和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