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身守分,以待天時。
《賈誼論》有言:「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讀三國史,你會發現,劉備的人生正印證了這個道理。
劉備深諳低調隱忍的處世哲學,于亂世中突起,花甲之年實現年少的抱負。
正所謂,地低為海,人低為王。
當一個人甘于把自己放得很低時,就是他真正變強大的開始。
01
人在年輕時都會有一段意氣輕狂的時光,劉備也沒能免俗。
中平五年,劉備因在兩次鎮壓叛亂中立下戰功,獲封安喜縣縣尉一職。
可沒過多久,朝廷就下令要淘汰憑借軍功當上官吏的人。
得知消息,劉備特地到督郵入住的驛站求情,卻被對方直接拒見。
劉備一怒之下,把督郵捆綁起來鞭打兩百下,后棄官逃亡。
真實歷史中,鞭打督郵的是劉備,而不是張飛。
本意是想保住官職,結果卻弄巧成拙,斷了后路。
經過這件事,劉備深刻認識到,人太張狂易惹禍,謹言慎行方為安。
建安元年,因被呂布偷襲,劉備痛失徐州,無奈只能前往許都歸順曹操,受封豫州牧一職。
寄人籬下的劉備,為免除曹操對自己的忌憚之心,處處謹慎行事,收斂鋒芒。
每天他除了吃飯睡覺,就在住處后院種菜,還要親自澆灌菜地,展現出一副不思進取的架勢。
關羽和張飛兩人看不下去,責問他雄心壯志哪里去了,為什麼要學著小人物做雜事?
劉備卻并未做任何解釋,只交代他們專心做好自己的事。
事實上,正如他所料,曹操對他早有所防范,時常派人關注他的行蹤。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