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不為我所有,萬物皆我所用。」你不需要管梯子是誰的,只要能讓你爬得高就夠了。
無論是職業屬性,還是平台,也可以是關系、背景,這些都會成為一個人的「標簽」。因為人們總是會用世俗的眼光去做判斷,比如,你是在世界500強工作,與在私營企業打工,本質上都是打工人,但給人的感覺不同。
「借勢」的關鍵在于,放大自身的「標簽」,無論是平台賦予的,還是職業屬性賦予的,甚至是某些職位賦予的……都可能成為對你有利的方面。
比如,是某領導的嫡系,是某單位就職。領導的權不是你的,但你是某領導的秘書;某單位的老闆不是你,但你在關鍵崗位……
能借到「勢」,就是在逐漸建立優勢,當「勢」一旦形成,就會出現「勢不可擋」的局面。
人們都太在意自己是否受人喜愛,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過度關注他人的想法,于是對「拒絕」總是不好意思「拒絕」,甚至可能因為拒絕而產生內疚的情緒。
事實上,當求人辦事的時候,人們早就做好了兩手準備,被拒絕就是其中一種。
過度關注別人的想法,無形中就把自己放在被動的位置。
就像怕別人說自己小氣,經濟拮據,甚至怕人瞧不起自己,結果不情不愿的把錢借出去,結果很可能是借出的時候是朋友,往回要錢的時候成了敵人。
「吃得開」不是人人都喜歡你,而是你能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成,不被他人的想法所干擾。
能想到的人很多,能做到的人很少,所以「吃得開」的人總是少數。真正的強者,不僅能想到,關鍵是能做到,而且從不猶豫。
想做什麼,成功率最高、生產力最佳的方法就直接放手去做,等到木已成舟時,再請求別人的原諒,而不是一開始就征得別人的允許。——《權利進化論》
除了父母沒人希望你真正過得好,至少不要比他過得好。「嫌你窮,恨你富」的人不在少數。或許人們不在意你過得好,但一定不希望你的行為影響到他的利益。
當你嘗試進步的時候,你遇到的很可能是打擊,而不是鼓勵。比如,當你想考含金量高的證書,會有人說:「那有什麼用,業績才是關鍵。」當你努力提升能力的時候,會有人說:「那有什麼用?最后拼的還不是誰的關系硬,背景深?」……
想要「吃得開」,就要想到就去做,沒必要征得別人的同意,當你做到的時候,結果會給出最佳的答案,而不是先得到認可才開始去做,那樣永遠都只能在后面「吃灰」
「吃得開」的人,不一定有多優秀,但一定擅長「挖掘人性,經營人心」。事在人為,關鍵是「人」,所有的方法論,都是在教你如何做事,而思維上的升華,永遠是以「人」
為本。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