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語錄
情感百態
創業職場
老年生活
奇聞趣事
動物社
俄羅斯新聞
古裝資訊
熱點新聞
老照片
字母圈
國畫
體育競技
科技遊戲
旅行風光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生活常識
装修
歌曲明星
美妝時尚
星座课堂
軍事
奇趣
趣味測試
健康養生
育兒分享
養魚
大马新闻
健身達人
明星
影視新聞
金庸故事
歷史趣聞
歐洲王室
娛樂明星
植物
搞笑故事
美食菜譜
萌寵樂園
历史故事
國際新聞
獅城資訊
毛孩
插畫趣聞
生活小妙招
動漫影音
设计
酷車
搞笑貼圖
日本印象
手工DIY
全部
    
《非暴力溝通》:溝通,是為了愛與理解
2023/11/17

✎ 解讀預告遇見 · 在書中遇見未知的自己。各位書友晚上好,歡迎來到由帆書出品的讀好書欄目 《遇見》。為什麼我們滿心是愛,卻總是出口成傷?如果你也有情感和人際方面的溝通困擾,不妨讀讀這本 《非暴力溝通》。愿你能用這本書打開愛和理解的密碼。

莫名其妙成了出氣筒,遭到別人一頓臭罵時,你是否會覺得生氣?對父母大吼大叫,他們卻還是溫柔地回應你時,你又是否會思考這背后的深意?當十歲的馬歇爾有過這兩種經歷,他的小腦瓜里就總有兩個問題揮之不去: 人,為什麼會互相傷害?又為什麼會心存愛意?長大后,他將自己對這個問題數十年的探索和經驗寫成了《非暴力溝通》,暢銷至今。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這是一本教我們如何溝通的書,但實際上這本書的能量遠大于此。讀了多次我才發現,這是一本關于和解的圣經。 如果你和他人的相處存在問題,或是不能悅納自己,這本書也許能為你提供驚喜。本書已在帆書APP上線點擊下方圖片立即免費收聽!(活動時間:2023.9.29-10.6)

與人溝通,不如與人和解溝通,是為了什麼?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會是——說服他。為達目的而溝通,這一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忘了溝通最本真的目的: 情意相通。

這其實也是和解,是《非暴力溝通》的核心。

馬歇爾在書中講了這樣一段故事:他曾為一群特殊的巴勒斯坦難民做演講。說特殊,是因為給他們降臨災難的武器正是美國制造。他剛到現場,聽眾就開始議論他是美國人,有個男人更是把他視為謀殺犯,使勁沖他嚷嚷。馬歇爾說:

十分幸運的是,我能夠全神貫注地體會那個男人當時的感受和需要。

他用心地與那個稱他為殺人犯的男人對話:「你生氣是因為你想要我的政府改變它使用資源的方式是嗎?」「所以,你很憤怒,你想要一些支持來改善生活條件?」「聽起來,你感到絕望,你是想......」 他們對話了將近20分鐘,馬歇爾認真聽他說的每一句話,感受他的感受。最后不僅順利完成演講,還有了意外的收獲。

那個帶頭叫喊的人,精心為他準備了晚餐。僅用「溝通」,似乎無法概括他們之間的這場交流。 溝通沒有這麼大的能量,這實際上是一種和解,是兩顆心之間彼此感受。溝通只是一種手段,和解才是最終目的。對孩子說教,到他服從為止,可你哪里知道他心里的不服氣?和伴侶「溝通」,到對方認輸為止,可也許他內心其實還有諸多疑問和不滿。 目的達成時,「溝」不一定「通」,很有可能是把眼前的問題,轉移到了心里。溝通也許可以讓表面上過得去,但心與心之間的隔閡,唯有和解才能消除。

愛自己,始于與自己和解馬歇爾在書中還提到說:「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也許在于培育對自己的愛。」這里所說的「對自己的愛」,并不是指給自己吃好穿好用好,而是像作者說的那樣: 轉變消極的自我評價方式,與自己和解。

有次,馬歇爾不小心把墨水染在新外套上,他十分懊悔,不停地訓斥自己愚蠢。 當他意識到自己在自責時,他突然平靜下來。他回想自己之所以把墨水染在衣服上,是著急回答別人的問題,忘了戴筆蓋,而現在責備自己,是覺得自己沒有照顧好自己。想到這他開始冷靜下來,覺得幫助別人不應該受到責備,沒有照顧好自己也無需如此自責。他告訴自己以后盡量兼顧,很快又投入工作。有時情緒上來,我們會控制不住地自我打擊,這會讓人陷入更大的焦慮。 先與自己和解,才能調整好狀態,打破困局。雙腿殘廢之后,作家史鐵生一度變得自怨自艾,脾氣壞到極點,甚至想到死。他無法面對現實,整日渾噩,直到母親去世才猛然清醒,決心認真過好每一天。他參加文學會,結識更多朋友;他不再訴苦抱怨,只和人聊開心的事;他坦然接受愛情,收獲了幸福的婚姻。 生活本就不易,請不要再為難自己。試著轉變消極的自我評價,打破自我否定的陰霾。當你學會慢慢接納自己,認真改變自己,一切自然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本書已在帆書APP上線點擊下方圖片立即免費收聽!(活動時間:2023.9.29-10.6)

4個方法,掌握和解的密碼

很認同一句話:

「人這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和解的旅程,和自己,和他人。」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愉快地走完這個旅程呢?《非暴力溝通》給出了以下4個方法: 1. 不帶評論的觀察印度哲學家克里希曾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客觀地觀察,其實很難做到,人們往往會把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這些對比,也許可以提供更直觀的感受:她很愛花錢她上周買化妝品花了一千塊錢。我很笨我這次考試不及格。評論會帶入情緒,這往往不利于我們體會別人或自己的真實感受。 2.體會和表達感受我們通常能輕松知曉他人的想法,看法,態度,但感受,往往很容易被忽略。試想一下,如果遇到一道很難的題,你會怎麼想?是「這道題好難」還是「這道題還沒做出來我有點著急」?和別人發生爭執時,會想「他這人蠻不講理」還是「我覺得很委屈」? 如果我們不能體會自己的感受,往往也不能體會他人的感受,這會極大阻礙我們溝通。

3.找出需要「感受源于需要」。 有了觀察,明白了感受,通常就能了解自己或他人的需要。有位太太曾向馬歇爾求助,說丈夫總跟她說「和你說話有什麼用,你每次都不好好聽!」然后這位太太便開始反擊「我怎麼沒有好好聽了?」每次他們都不歡而散。馬歇爾建議她如果再遇到這種情況,不要著急反擊,先試著體會一下先生的感受和需要。又一次她的先生說了這句話,她沒有像往常那樣,而是問道:「你不愿和我講,是覺得我不能理解你嗎?」這樣的問法,意外地讓先生平靜了下來,之后他們好好交談了一番,再沒因此爭吵過。 找出他人的需要,才能找到問題的核心。4.提出具體的請求最后, 提出具體的請求,越具體才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應。「你不要總看電視」、 「你不要一直打游戲」,都不如說一句「你可不可以多陪陪我」。正如馬歇爾所說:

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們做什麼,如果我們請求他人不做什麼,對方也許會感到困惑。

寫在最后馬歇爾博士說:「雖然我稱非暴力溝通為‘溝通方式’,但它不只是溝通方式。」確實是這樣,僅僅通過這本書來學習溝通,實在是有些大材小用。 多讀幾遍,你會發現,這是一本教人學會和解的圣經。

當你學會了理解他人的感受、擁抱自己的不完美,生活就能多一些輕松。

10件有損「陰德」的事,盡量不要去做!
2023/12/06
有些人和事,你越是接納不了,就越能升華你的生命!
2023/12/05
剛進入職場大家都差不多,為什麼差距越來越大?
2023/12/05
遇到人生低谷時,讀讀蘇軾這6句話,激勵了無數人
2023/12/05
太上老君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看懂這句話的人有福了!
2023/12/05
稻盛和夫:這個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不斷地跟別人講道理
2023/12/04
「天命之人,貴人相助」:福緣深厚之人,都有這樣的特征
2023/12/04
「積善之家,必有大福」: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種善因得善果
2023/12/04
「人有惡相,不可相交」:遇到這三類人,不要妄想感化他們
2023/12/04
「天命之人,大福之相」:真正被老天眷顧的人,都有這四個特征
20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