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靈語錄
情感百態
老年生活
奇聞趣事
動物社
俄羅斯新聞
古裝資訊
熱點新聞
字母圈
國畫
體育競技
創業職場
老照片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科技遊戲
装修
旅行風光
歌曲明星
美妝時尚
星座课堂
軍事
生活常識
奇趣
健身達人
明星
影視新聞
趣味測試
養魚
大马新闻
搞笑故事
美食菜譜
萌寵樂園
历史故事
國際新聞
金庸故事
健康養生
歐洲王室
植物
插畫趣聞
生活小妙招
動漫影音
设计
酷車
歷史趣聞
獅城資訊
育兒分享
娛樂明星
毛孩
日本印象
手工DIY
搞笑貼圖
全部
    
5分鐘讀懂-奧南朵《對生命說是》:真正聰明的人,活得很「柔軟」
2023/11/19

曾經有這麼一位女性,從小就是學霸,畢業後順利拿到了律師資格證。

她29歲就成了英國知名的律師,還被譽為商業界的成功女性。 

即便她擁有不菲的收入和令人豔羨的社會頭銜,然而她過得並不開心。

錢越賺越多卻沒有帶來更多的安全感,甚至她還會冒出「我為什麼活著」這樣的念頭。

除此之外,她與丈夫也越來越疏離。

為了從痛苦的泥沼中掙脫出來,她結束了婚姻,放棄了榮譽,聽從了別人的建議,去印度旅行。

正是這個契機,她在獨處中發現了內心不曾了解的創傷。

她把生命中遇到的所有問題,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出了最真實的回答,並寫進了《對生命說是》這本書中。

而她就是全球知名身心靈導師奧南朵,「全球最具影響力和啟發性的成功女性」之一……

對自己說是:

承認現狀,才能跳出過往的枷鎖

從某種程度上說,每個人都是過去的囚徒。因為從童年開始,我們就被身邊人灌輸一些「我不夠好」的觀念。哪怕到了成年,我們依然沒有擺脫掉這種標籤。

這些從他人身上得來的機械式的判斷和觀念,在書中被作者稱為「制約」。簡單來說,它被我們無意識的頭腦操控著,在不易察覺的層面影響著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和分析。以至于我們很難不在意外界的眼光,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議論,頭腦中馬上就出現了責備的聲音。

那麼該如何走出這種困擾呢?作者給出了答案:對自己說是,對當下存在的一切說是。 因為只有你全然接納,才能跳出無意識下固有思維的制約,事情才有了解決的機會。

比如,一個超重的人,怎麼才能不被他人的評判所左右,活得輕鬆一些呢?

作者是這麼建議的: 我們要先停止頭腦中那些譴責自己的聲音,比如肥胖顯人老,並且承認自己確實超重了。當我們不夾雜任何評判去看事情時,擺脫了思想的束縛,所以才更願意去探究超重背後的原因。大量進食是為了填補心裡的空洞,還是躲避傷痛等。搞清後,我們才會做出下一步改變。

因此,想要解決問題,我們就要停止對自己說不。我們不再拒絕問題時,看事情的視角也會跟著轉變,讓我們更加理智地做出選擇。是繼續過去的處理方式,還是嘗試新方法。

小編想起了前不久的一則熱搜視訊,一位95後的重慶女生,因為創業失敗負債了20萬。為了還清欠款,她白天跑代駕,晚上洗車。即便熬到淩晨兩點,或通宵達旦才賺200元時,她都不曾埋怨過,而是全然接納了當下的現狀。

正如她所說:「就算苦著苦著不甜,那也可以接受,再努力。」是啊,只有從內心去接受,頭腦才會做出不一樣的思考,改變才有價值。 

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一個人越是對抗內心的衝突,他就越筋疲力盡。當他能夠承認衝突的存在,正視衝突並努力尋求解決辦法,才能收穫真正的成長。

小編也覺得,勇敢地正視內在的衝突,才是一個人身上最寶貴的才能。如此,才能接住生活帶來的磨礪。

對關係說是:

與其改變別人,不如修煉自己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任何關係的本質,都是和自己的關係。」感情中也是如此。與其改變別人,不如修煉自己。

如果我們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標準和原則去改造另一半,勢必會引起對方的不滿和抵觸。到最後,你不開心,伴侶也不開心,這段關係遲早會在掙紮和爭吵中分道揚鑣。

作者奧南朵認為,如果我們從始至終不去改變對方,而是誠懇地說出自己的感受,那麼伴侶就會更容易理解你的想法。彼此間的關係也會更進一步。

說到底,「我」才是導致一切的根源。維持好一段關係,最終取決于你的選擇。

到底怎麼做才能讓兩人之間更親密呢?

作者舉了個例子,假如我邀請伴侶一起看電影,結果他卻拒絕了,用什麼方法來避免爭吵,拉近雙方的距離呢?

書中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路: 首先我們不要把對方的拒絕認為是針對自己,他說「不」跟我們沒有關係,或許是對方太累了。其次問自己,接受不了拒絕是因為過去留下的陰影還是其它原因。然後找到問題的根源,再去權衡這段爭吵是否值得。最後我們也不要壓抑自己的感受,向伴侶訴說,哪怕是脆弱的一面,這也是感情升溫的最好時機。

其實大多數的痛苦,都來源于自己。只有體察到內在的聯結,我們才不會把精力過多放在對方身上。

去年很火的綜藝真人秀《再見愛人》,裡面的王秋雨和朱雅瓊的相處就引發了無數人的共鳴。

王秋雨童年時父親就對他很嚴格,以至于他成家後就把這種標準放到了朱雅瓊身上。 如果對方沒有按照自己期待的去做,那麼他就會數落和吐槽朱雅瓊。直到朱雅瓊的感情被消耗殆盡,倆人19年的感情也走向了結局。

小編認為,一段關係出現問題,如果把矛頭指向對方,那麼註定會讓你失望。

即便換了人,依然會有層出不窮的問題。因為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

如果內在的需求沒有得到解決和滿足,那麼外面再多的改變你也無法感知到幸福。而對關係說是,其實也是在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放下對別人的期待,悅納自己,才是走向幸福的關鍵。

對情緒說是:

深入自己的覺知,也是一種獲得 

想起《圓桌派》的一期議題,至今還令我印象深刻。

向來很穩的竇文濤說:「他也曾遇到過很艱難的時刻。」那時他在床上輾轉反側,覺得這個事怎麼也過不去了,心裡越想越焦慮。然而,到了第二天。事還是原來的事,但他睡了一覺醒來,卻突然發覺好像也沒大不了的。

竇文濤這才意識到:或許事情沒有那麼泰山壓頂,只是自己把它想得太重要了。隨後,他冷靜下來後重新做了計畫,這件事也順利得到了解決。

事還是那件事,但你對待情緒的反應,取決了它的價值。如同那些負面情緒,原本是沒什麼的,但你把它看的很重,就會影響著我們的心情,從而就會被它支配。

說到底,情緒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物,是有能量的。它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

比如憤怒,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它包含著自尊自重的力量。當別人觸碰了你的底線,你就會生氣。這也是在提醒你,界限被侵犯了,你要用力量來守護自己的界限。

那怎麼處理不喜歡的情緒呢?奧南朵給出了建議: 承認它,這也是對情緒負責任。換句話說就是你承認自己處在情緒中,去面對它,但又不受它影響和俘獲。

不過要想改變根深蒂固的觀念卻沒那麼容易,我們還需要借助書中的例子多加練習。假如有人做了讓我們生氣的事,這時你該怎麼對待憤怒呢?

作者給到的辦法是:

第一步,先承認憤怒在自己這裡,去察覺它,知道了別人只是觸發引起了自己的反應。

第二步,你要觀察身上的反應,捕捉每個念頭下的情緒,比如生氣、憤怒,記住不要刻意壓制它,而是要感受此刻能量的迴圈。

第三步,當你允許情緒用健康的方式表達自己時,就會發現,身體內不好的感覺在逐漸消失。

小編也有同感,只有你學著去接受,疏通情緒內在流動的所有障礙,我們才能慢慢重歸和諧與寧靜。透過理解和觀察情緒,我們就能看到引發內在的導火索,到底是怎樣的衝突,讓我們生出了戾氣。

認識到這點,你才會把注意力放在能改變的事情上。因此,對情緒說是,也是給了自己一個不斷更新的契機。

對問題說是:

負起責任,是生命存在的最頂級方式 

作家曹又方說過一句話:「所謂成長,就是去接受任何在生命中發生的狀況,即使它是不幸的,不好的,也要去面對它,解決它,使傷害減至最低。」

誠然。世事變幻莫測,沒有誰的人生會一直順遂,起起落落才是常態。如果遇到不好的狀況,一味地把自己擺在受害者的位置上,自怨自憐,那麼只會跌入更黑暗的深淵。

作者奧南朵說:對發生的不幸說是,也是在和生命一起流動。你的行動會因為你說「是」,擁有強大的力量。積極向上的心態,決定了你未來抵達的高度。

想要救贖自己,就要對問題的反應負責任。既然事情發生了,再去抱怨也無事于補。倒不如冷靜下來調整好自己,再想辦法把它解決。

這讓小編想起了 當今投資界傑出的思想家查理·芒格,他在最好的黃金年齡,接二連三的受到了失婚、破產、喪子的暴擊。

但芒格在痛哭完後,告訴自己,要像個男人一樣把事情承擔起來,要不然沉淪只會釀造出更多的悲劇。他強迫自己保持理智去工作,去解決問題,最後的事情我們也知道了,芒格遇到了股神巴菲特,倆人開啟了多年的合作。

無論出于哪種原因的不幸,我們都要把責任承擔起來,這種主動的負責讓我們知道人生是可以自己做主的,我們還有選擇的餘地。

在小編看來,能夠真正的接納自己,才是覺悟的開始。你接受了問題的瞬間,思維轉彎後,很多你想不通的問題或許都會迎刃而解。

正如誰的人生沒有溝壑,勇敢地邁過去還是躊躇不前?誰的生活裡沒有煩惱,及早釋懷還是思慮不止?這些都取決于你對人生和生命的認識。

唯一讓你脫離這些問題的方法,就是接受你生命此刻所呈現的樣子。 而對生命說是,不是單純地妥協,它是一種明哲的接納。對發生的一切說是,用積極平靜的心態面對,意味著尋找對的事物,那些帶給你滿足和滋養的東西。將這種有趣鑲嵌進生命裡,又何嘗不是一種圓滿。

畢竟人這一生,各有各的活法。但是你用怎樣的心態對待生命,它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回饋你。

為什麼領導喜歡下屬之間競爭?下屬主動參與的原因,殘酷且扎心
2023/12/02
若你遇事煩躁,活得不快樂,不是智慧不夠,而是「心力不足」
2023/12/02
孔子四則說話之道,一生所悟,多年感懷,開悟無數人!
2023/12/02
《紅樓夢》:做人做事,務必懂這3個道理
2023/12/02
司馬懿:男人欲成大器,能力次之,悟透這九大厚黑智慧,少走彎路
2023/12/02
司馬懿:人這一生最怕擁有3種能力
2023/12/02
林徽因: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中
2023/12/02
張愛玲說過: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我們終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天
2023/12/02
楊絳:苦過才是生活,熬過才是日子
2023/12/02
一代賢后劉娥:女人的格局,決定了她的結局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