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飛蛾撲火時,一定是極快樂幸福的」——三毛《愛的尋求》
《愛的尋求》是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書中的一篇散文,講述了開在她小屋附近的一家小小雜貨店里負責管店的年輕撒哈拉威人沙侖的故事。
沙侖屬于生性老實木訥之人,他替他的哥哥管店,店雖然不是他的,但他依然負責地打工收錢。沙侖平時寡言少語,不擅與人交談,甚至不敢與人有太多的眼神交流,在三毛家附近開了一個多月的店,也沒有交上任何朋友,但因為三毛經常去店里買生活必需品,一來二去也熟絡起來。
三毛是個急性子,尤其是在燒菜做飯缺少一些調料品時,著急跑到沙侖的店里,不是碰到有其他鄰居在買,就是一時錢找不開的意外情況,所以火急火燎的三毛有些不耐煩,于是她提出用記賬的方式,等到欠款達到一千西幣再一次性付清。
沙侖對三毛特別的信任,每次三毛要把自己記得賬拿給他審核,他總說不需要,堅持不核對。
「如果我跟他客氣起來,他馬上面紅耳赤訥訥不能成言,所以我後來也不堅持他核算賬了。
沙侖也因為憨厚特別容易相信人,而三毛又是他眾多顧客中最熟悉的,也是他店里的常客。他對三毛有著強烈的信任感,即使在金錢面前也沒有絲毫的懷疑,所以他才會將心中深藏多年的連他的家人也一無所知的秘密,會對三毛全盤托出。
看似忠厚老實的沙侖竟有位太太,他希望三毛能幫他寫封信給太太,三毛看過照片之后稱她為「阿拉伯人造花」,打扮得有些妖艷令人眼花繚亂,想不到她會是沙侖的妻子。雖然他們曾在阿爾及利亞結過婚,卻有一年多的時間沒有聯系也未曾再見面。
經三毛的追問與了解,原來沙侖曾經帶著父親去世后留下的錢財去阿爾及利亞買貨再運回撒哈拉來賣,結果貨沒有買成,卻遇上了他今生的最愛——沙伊達,而且用父親的遺產給了女方當做娶她的聘金(按照沙漠里的風俗),然而女子卻找借口沒有跟他去撒哈拉,至今也未曾出現過。
「一個很簡單拆白黨的故事。」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沙侖被「仙人跳」了,但是看著沙侖那雙誠摯又激動的眼神,以及對沙伊達赤城的愛意,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