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飛蛾撲火時,一定是極快樂幸福的」——三毛《愛的尋求》
《愛的尋求》是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書中的一篇散文, 講述了開在她小屋附近的一家小小雜貨店里負責管店的年輕撒哈拉威人沙侖的故事。
沙侖屬于生性老實木訥之人,他替他的哥哥管店,店雖然不是他的,但他依然負責地打工收錢。沙侖平時寡言少語,不擅與人交談,甚至不敢與人有太多的眼神交流,在三毛家附近開了一個多月的店,也沒有交上任何朋友,但因為三毛經常去店里買生活必需品,一來二去也熟絡起來。
三毛是個急性子,尤其是在燒菜做飯缺少一些調料品時,著急跑到沙侖的店里,不是碰到有其他鄰居在買,就是一時錢找不開的意外情況,所以火急火燎的三毛有些不耐煩,于是她提出用記賬的方式,等到欠款達到一千西幣再一次性付清。
沙侖對三毛特別的信任,每次三毛要把自己記得賬拿給他審核,他總說不需要,堅持不核對。
「如果我跟他客氣起來,他馬上面紅耳赤訥訥不能成言,所以我後來也不堅持他核算賬了。」
沙侖也因為憨厚特別容易相信人,而三毛又是他眾多顧客中最熟悉的,也是他店里的常客。 他對三毛有著強烈的信任感,即使在金錢面前也沒有絲毫的懷疑,所以他才會將心中深藏多年的連他的家人也一無所知的秘密,會對三毛全盤托出。
看似忠厚老實的沙侖竟有位太太,他希望三毛能幫他寫封信給太太,三毛看過照片之后稱她為「阿拉伯人造花」,打扮得有些妖艷令人眼花繚亂,想不到她會是沙侖的妻子。雖然他們曾在阿爾及利亞結過婚,卻有一年多的時間沒有聯系也未曾再見面。
經三毛的追問與了解,原來沙侖曾經帶著父親去世后留下的錢財去阿爾及利亞買貨再運回撒哈拉來賣,結果貨沒有買成,卻遇上了他今生的最愛——沙伊達,而且用父親的遺產給了女方當做娶她的聘金(按照沙漠里的風俗),然而女子卻找借口沒有跟他去撒哈拉,至今也未曾出現過。
「一個很簡單拆白黨的故事。」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沙侖被「仙人跳」了,但是看著沙侖那雙誠摯又激動的眼神,以及對沙伊達赤城的愛意, 善良的三毛不忍心戳穿殘酷的真相與現實,也不想摧毀憨厚老實人心中的那份真情實感,因為這是羞澀不善于言辭的沙侖因愛而鼓足勇氣向自己表達的唯一請求,所以三毛只好答應幫他寫信,其實內心深處,三毛并不認為寄出的信會有任何音訊。
信寄出后的一個月時間,沙侖每天看到三毛都很激動,望穿秋水般的眼神,如同看到了一線希望,可惜每次收獲的只有希望落空。奇跡會出現嗎?三毛的心聲是「歿心算了」。但是沙侖并沒有放棄,一直在癡癡地等待著,翹首期盼!
過了許久,他們真的收到了回信而且還是掛號信,三毛很激動以為沙侖的愛情還是值得信任的,并沒有她想象的那樣糟糕,然而信的內容讓她覺得自己還是太傻太天真:
「沙侖,我是愛你的,但是現在還不能去撒哈拉,因為沒有錢,請你設法籌十萬塊西幣,送去阿爾及利亞我哥哥處,我哥哥會用這個錢買機票讓我到你身邊來,再也不分離。」
三毛氣急敗壞,妥妥地又是騙錢,可沙侖卻置之不理,自收到回信后神情激動, 他覺得沙伊達是需要她的,只要是她要求的,他會義不容辭地完成。于是他為了湊錢又去面包房多打了份工,每天只有3小時的睡眠時間,因過度勞累還導致手被嚴重燙傷,又不敢告訴家里人,照舊去他哥哥店里打工。沙侖因此消瘦很多,可他的眼里對未來充滿期望,期待與妻子再次見面的場景。
三毛看在眼里疼在心底,她說: 「可憐的沙侖,何時才能從對沙伊達瘋狂的渴望中解脫出來?平日的他顯得更孤苦了。」
三毛不希望憨厚老實的沙侖就此沉淪于一個騙子,也不希望沙侖越陷越深到頭來感情依然無疾而終,最后她實在受不了沙侖每次在她面前提沙伊達,情急之下脫口而出: 「你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沙——伊——達——是——ㄅ丨ㄠˇ子!」
沙侖聽了三毛的話并沒有很憤怒也沒有予以反駁,而是呆呆得望著三毛,而后眼淚奪眶而出,瘋狂地跑向野外,似乎在表達內心的不甘, 心境如同孩童花費大量的時間堆砌的巨型城堡轟然坍塌的那一刻,絕望與無助侵襲全身。
三毛覺得沙侖終將要面對現實,因為她覺得其實他知道真相只是他不愿意去面對罷了,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并有所期待。三毛說: 「他不肯自救,誰能救他。」
然后沙侖在第二天和三毛說了一聲「謝謝」后,竟舍棄了生養他的撒哈拉沙漠,據上門的警察說,沙侖拿了哥哥店里要進貨的錢以及面包店收來的賬連夜消失了。
誰都不知道沙侖去了哪里,只有三毛知道他去追尋他心中的愛了, 沙侖確實很老實很木訥,他像飛蛾撲火般,不管前方有多少荊棘與風險,只要是他所追尋的愛,即使赴湯蹈火他也在所不惜。
沙侖是三毛筆下一個極具悲情色彩的男子,不僅僅因為他生性老實木訥,不受家人的待見,更是因為 他成長經歷的情感缺失導致心靈深處愛的匱乏,以至于他對愛極度渴望。即使是一個生性妖艷多姿,與他一點都不相配的女人,竟被迷得神魂顛倒,而且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騙局,沙侖卻為了她甘愿付出自己的所有,包括金錢、時間、愛情,甚至是生命。
因為缺少家庭的溫暖,父親去世,留下部分遺產讓沙侖獨自面對;哥哥的冷漠相待,即使手部被燙傷也不曾讓弟弟休息,缺少家人最基本的關心與愛護,所以三毛才會覺得 他的身上一直散發著一種「孤苦的悲戚感」。
正因為他內心對愛所求,當一個女人出現的時候,即使她是另有目的,對他只是虛情假意,但是對他來說,是從未有過的溫暖與幸福,如同人生的一顆救命稻草,他欣喜若狂,似乎只有這樣他才會覺得自己并沒有被這個世界所拋棄,他還是被人愛著的,他還有活著的幸福感。
所以即使到最后他內心知道這一切都可能只是假戲,但是為了心中所謂的真愛,更是為了滿足的內心的需求。 他愿意化身飛蛾撲火,也許最終的結果是消亡殆盡,也許對他來說過程是興奮的,是甜蜜的也是快樂的。
沙侖是可憐的,也是可悲可嘆的,他追求愛情的勇氣令人欽佩,但他的傻里傻氣也讓人覺得很是心疼。 其實他值得更好的善良的女人來好好愛他,但他仍舊身陷自我編織的巨大夢境中不愿醒來,那麼誰都不能成為他的救贖者,因為只有他自己才可以及時止損,否則只能滿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