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渴望做一朵不失本心的清蓮,即使身陷泥潭,也要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姿態。
可遺憾的是,無論她怎麼做,都改變不了外界對她固有的評價。
哪怕她再有心證明自己,也根本沒有人相信,一個妓女能有多高尚的靈魂,更不用談花心思去了解她,給予她關心和同情。
正如小仲馬在書中借杜瓦爾之口說出的那句話:
「只有完全貞潔的女人,才有完全純潔的感情。」
歧視來自于偏見,而所有的偏見都是立于他人心中的一座大山,任你再費力,也無法搬動它。
瑪格麗特風華正盛時,圍繞在她身邊的人眾多,可到臨終之前,整整兩個月臥病在床,卻無一個人來看望過她。
在那些王公貴族們看來,像她這樣的女人,注定只是一個隨時可以丟棄的玩物。
甚至直到死后,人們還在用有色眼光看待她,提出要把她歸類,葬在專門的墓區。
何其可悲。
但人生的無奈之處往往就在于此,你被人所看到的,往往不是自己最真實的那一面。
有時候,你說得越多,做得越多,反而越容易被誤解。
因為別人只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部分。
被理解是表達者的訴求,可到頭來,我們都不得不承認,被誤解才是表達者的宿命。
沒有誰,能夠真正懂你。
和阿爾芒的相識之初,正是瑪格麗特最負盛名之時。
彼時的她,身邊不乏追求者。
而阿爾芒之所以能打動瑪格麗特的芳心,并不因為他多有錢有勢,而在于,他讓她感受到了難得的真誠。
其實一開始,瑪格麗特對阿爾芒也并不信任,但自從得知對方曾在自己生病期間每天堅持探問病情后,她就改變了對他的冷漠態度。
在後來的一次聚會上,瑪格麗特因肺病發作,急忙找借口離席。
在場其他人對此都毫不在意,只有阿爾芒看出她的慌張與無助,為她的病情流下了擔憂的淚水。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