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女主角愛瑪出身普通農家,卻向往超越階層的浪漫和奢侈。
為了追求夢想中完美的愛情,她兩次背叛婚姻,又在商人的誘騙下落入高利貸的陷阱。
直到債務如山壓來,卻無法求得情人的援手,只能在絕望中服毒自盡。
作者福樓拜寫到此處時,悲痛地嚎啕大哭。
可大錯已經鑄成,命運無法挽回。
只留下包法利夫人用一生悲劇敲響了6記警鐘,警醒著無數后人。
結婚,是選擇你愛的人,還是愛你的人?
很多人的答案是前者。
因為先愛的人,往往姿態更加卑微,付出毫無保留。
他們卻忘了,如許深情還換不來傾心相許,一定是對方身上有些特質,讓自己無法容忍。
在《包法利夫人》中,夏爾·包法利深愛著妻子。
他無限度包容愛瑪的脾氣,不眠不休地守護病中的妻子,還在婆媳沖突時,毫不猶豫地站在妻子這邊。
可問題是,天性浪漫的愛瑪,想聽的是時時有花樣翻新的情話,日日新奇有趣的見聞。
她忍受不了丈夫的木訥保守,丈夫也理解不了她的精致情調。
相伴越久,愛瑪愈是痛苦不堪,最后被一個花花浪子攻破了心防,踏上了出軌的不歸路。
羅賓·威廉斯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孤獨終老,而是跟那個使自己孤獨的人終老。」
因為三觀差異巨大,所有的交談都成了吵鬧;因為習慣針鋒相對,所有的相處都成了煎熬。
婚姻是兩個人的集合體,只有頻率相同,才能溝通。
三觀不一致的夫妻,早晚會把日子過得千瘡百孔。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